五百五千
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打造的文旅融合“五百五千”工程已正式启动啦~这预示着,不久的将来,具有浙江辨识度的“百县千碗”“百县千宿”“百县千艺”“百县千礼”和“百县千集”文旅融合产品都会一一与大家见面。吃浙菜、住浙宿、购浙礼、看浙戏、逛浙集也将成为大家打卡浙江的“标配”,成为“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舌尖记忆、身心安处、伴手风信、艺术享受和生活雅趣,为打造现代宋韵“清明上河图”营造丰富场景。
美食,从来不是单一的符号,而味道,更是人与山川河海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浙江,拥有11个市,90个县(市、区),各地千差万别的美食味道共同酝酿出了“诗画浙江·百县千碗”。◆◆◆◆◆
浙江台州,瓜果飘香,各类水产丰富,被称为“鱼米之乡”。且其地处浙东沿海,地势多样,物产丰饶,饮食风格多样,各色美食小吃云集。
今天“五百五千”系列中的“诗画浙江·百县千碗”寻味之旅就带你走进台州,去感受这座城市丰富的物产资源和多变的饮食风格!
01
物产丰饶,鱼米之乡
传统的特色台州美食“鲜味十足”!
/杨梅仔排/
杨梅是仙居的名优特产之一,除了作为新鲜水果以外,主妇们还会把它制作成杨梅酒、杨梅干等。用来烧排骨,更是别有一番滋味。仔排砍成小段,冷水下锅焯水洗净,然后入锅加生姜、料酒、生抽酱油、蚝油炒至冒油微黄。锅内加入开水、把杨梅焖煮至酥软,大火收汁装盘即可。杨梅的酸甜和清香浸润在排骨的香味里面,做好的排骨非常入味,好吃不腻。
/家烧鱼头/
“家烧鱼头”中所使用的胖头鱼皆取自临海牛头山水库,因其水质优,零污染,所产鱼类肉质细嫩,被誉为“绿色胖头”。再加之烹饪手法独特,备受当地百姓和各地游客青睐,已成为各饭店、餐馆的必备菜和百姓餐桌上的佳肴。制作好的“家烧鱼头”色泽红亮、味道鲜美,从鱼肉到鱼汤,都是精华。鲜嫩的鱼肉上挂满汤汁,香味四溢,再来上一勺鱼汤浇到米饭上,这口鲜香绝对会让你直呼满足!
/姜汤面/
《姜汤面》姜汤名点岂虚夸,马路桥头老嫂妈。百脉畅通头冒汗,桃花上面始回家。椒江姜汤面,汤浓味鲜,香辣暖胃。一碗姜汤面落肚,浑身舒坦,额头出汗,桃花上面。寒冷的冬天来上这么一碗,绝对会让你暖和许多。锅里烧热后放猪油,加入肉丝、鳗鱼鲞、虾干炒出香味,然后加入黄酒,再加入香菇、笋丝、黄花菜翻炒,最后加入煮好的姜汤、米面、豆腐皮煮2分钟即可。
/沙蒜烧豆面/
沙蒜生长于三门沿海滩涂及浅海泥沙中,营养丰富,多膏、味鲜,豆面是用番薯粉精制而成的。沙蒜烧豆面,将山珍和海味相互融合,老少皆喜。明朝状元秦鸣雷非常孝顺,有一年为母亲庆寿,他点的菜是“无鳞一口酥,巧搭鱼和猪,山海紧相连,村姑嫁屠夫”。其中山海紧相连是用沙蒜烧豆面,一为海中品,一为山地物,成菜后豆面缠沙蒜,可谓山海紧相连。
/跳鱼捞面/
跳鱼又叫跳跳鱼、滩涂鱼,是浙江沿海一种弥足珍贵的小海鲜。而跳鱼捞面则是一道地地道道的玉环传统小吃,起锅烧油将大量姜片倒入油锅之中,再将跳鱼下入锅中生烹,最后倒入炸好的姜汁,另起炉灶将米面煮熟,将灵魂汤料倒入米面之上。这样制作出的跳鱼捞面,鱼肉饱满充实,米面滑爽弹牙,入口有着恰到好处的鲜香口感,厚重的汤汁里承载的是玉环人深厚的乡土情。
/海螺荟萃/
在玉环,螺的分布非常广泛,品种多样,有香螺,辣螺,芝麻螺等。海螺生长在礁石上,它的软足吸附力很强,抓捕海螺是一个技术活,有经验的渔民,抓海螺快而准,海螺还来不及反应就已成了囊中之物。厨师,正是“菜”和“肴”之间的摆渡人,他们让静默的食物有了生命。刚采集的海螺经过海水养分的滋养肉质鲜美无比,蒸煮是最为原始的烹调方式,也最能保留螺肉醇美的鲜香味道。
/干蒸白蟹/
白蟹,又称梭子蟹,又名三角门子。梭子蟹具有滋阴养血、解毒疗伤之功效。梭子蟹体态丰满、营养丰富、鲜甜肥嫩,膏多肉鲜。只需舀上一瓢清水,盘中放上葱姜提鲜,大火蒸煮七八分钟,蟹的鲜味就散发出来了。蒸煮的螃蟹色泽鲜明,光彩夺目,蟹壳之下金黄的蟹膏是螃蟹鲜美的灵魂,吃时金黄鲜美的膏汁从壳中喷溢而出,扑鼻芳香让人回味无穷。
/脆炸水潺/
龙头鱼只有一条柔软的主骨,肉质滑嫩味美,因此广受群众的欢迎。由于它这“柔弱无骨”的特性,民间还给它取名“豆腐鱼”。还因为其身体含水量大,又名为“水潺”,意思就是其细嫩的肉质像水一样丝滑、缓缓流动。将水潺去骨后,放入盐、味精、黄酒、胡椒粉腌制后,挂上脆皮糊,入油锅炸制金黄成熟即可。炸好的脆皮水潺形状圆润,鱼肉鲜嫩,口感酥脆。
/家烧黄鱼/
在温岭,真可谓是“不看硐天辜负目,不食黄鱼辜负腹”。黄鱼,是海鲜中不可多得的好食材,肉质细嫩,鲜美无比。所以来到温岭,一定要去尝一尝这道极鲜的家烧黄鱼。家常的做法往往是采用朴素的烹饪方式以凸显食材本身的鲜美,家烧黄鱼没有浓油赤酱,黄灿灿的汤汁中集满了黄鱼独特的鲜香味道。用筷子轻轻一夹,白嫩的鱼肉散发出黄鱼的香醇,沾上汤汁,入口的鲜味让人回味悠长。
/蛎肉炒大蒜/
牡蛎不仅肉鲜味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海产珍品。鲜牡蛎肉通常有清蒸、鲜炸、生炒、炒蛋、煎蚝饼和煮汤等多种食用方法,温岭人最喜欢用牡蛎肉炒大蒜。去其腥味的同时,还能保留其原汁原味。蛎肉过开水去掉黏液备用,热锅倒少许油,加蒜泥、姜片、大蒜根段爆香,加盐、料酒,将备好的蛎肉与大蒜叶一起下锅炒匀,起锅即可。
02
烟火小吃,民间巧思
在街头巷尾中回味台州风情
/仙居烧饼/
仙居烧饼,是仙居大街小巷叫卖的常见面食。烧饼曾是仙居乡民上街首选的点心之一,也是旧时儿童们最为馋涎的零食。大人们赶集时,对于哭闹的孩童,最多的许诺,便是会买烧饼给他们吃。将面粉加适量食油,揉成“油酥”,再将拌入酥油饼发酵过的面中加入事先调制好的猪肉或霉干菜馅儿,揉成汤碗大小的生面饼,放入烧饼炉内烘烤。烤好的烧饼,干香酥脆,回味无穷。
/饺饼筒/
饺饼筒是天台最经典的一道美食,每逢岁时佳节,必然要吃饺饼筒,尤其在清明节、七月半、大年夜的时候,更是不可缺少。在天台人的传统里,谁家的主妇做好饺饼筒后总会端给街坊邻居分享一下,无论包的什么馅,也无论贫富,吃着饺饼筒的人都满脸笑容,这就是天台山和合文化的生动写照。饺饼筒的外皮是圆的,卷成的饺饼筒又是圆的,所以饺饼筒有着“团圆”的象征。
/炒米面/
炒细米面是当地最为传统的吃法。开水烫软米面后捞出控干,加适量油和酱油搅拌均匀。热油锅炒好鸡蛋备用,猪肉丝炒香,加米面不停拨炒,再加入鸡蛋、绿豆芽、洋葱,以及自己喜欢的虾等,炒至酱色均匀米面松散,加葱花即可出锅。此时将炒好米面稍微压实,沿锅底淋入半勺油,转小火,慢烘四五分钟,米面锅巴堪称人间极品!
/临海麦虾/
老板娘巧手成名点,传说元末明初的一个冬夜,两位北方客商来到紫阳街白塔桥货栈。老板娘说:“不知二位想吃点什么?”“听说江南鱼肥虾美,不知有否?”不一会,老板娘端来一个热气腾腾的大盆,盆中是用面粉做成的条状之物,头大尾小,形如虾状,再配上香菇、蛋皮、肉丝、腐竹等,味道十分鲜美。后来这家货栈就改成了饭店,麦虾也因此走进了千家万户。
/手工糕头/
玉环糕头中又以楚门糕头名气最大,糕皮薄而糯,不粘齿不堵喉,里头的馅料荤素搭配、口味多样,形似饺子却大于饺子。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农夫每天下地干活,由于家离干活的地方很远,因此常常吃不到午饭。有一天他看到孩子在玩泥巴,于是灵机一动,把米磨成粉,做出了一层软软白白的皮,把妻子烧好的菜夹到皮中,把边缘黏在一起,就做成了我们现在的嵌糕。就这样,嵌糕的做法一代代流传了下来。
/糊辣沸/
民俗正月十五“闹元宵”,普天同庆。可天台人是把正月十四这一夜定为元宵节,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要吃“糊辣沸”。这是一种用“番薯粉”或“生粉”调成的咸羹,配料选用精肉、冬笋、荸荠、香干、油泡、花生米、川豆、菠菜等,也可以加上猪耳朵、黑木耳、烘鲞等,调配上一点辣椒面儿,烧煮得热气腾腾,既能开胃和中,又富有营养。
/炊圆/
“炊圆”是台州的一大特色小吃,也称作“咸圆”。外皮由糯米粉制成,将糯米粉加冷水和成面团,分成一个个剂子,把每个剂子捏成碗的形状,中间放馅。馅有两种,一种是里面包进葱、姜、酒调好的肉馅,跟包子馅料差不多;另一种则是随季节性和口味的不同加入茭白、虾皮、豆腐干、萝卜丝等。吃起来Q弹有韧劲,满口咸香。
/老鼠糕/
番薯是一种高产而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也是食物匮乏的年代中人们最喜欢的主食之一。在台州人的巧手中,番薯变化着各种样式进入了人们的餐桌,当地人最爱的还是形状可爱的老鼠糕。作为糕点每日食用一餐,其丰富的纤维素,使人有“酒足饭饱”和“肠胃宽舒”之感。制作好的老鼠糕,外形可爱,晶莹顺滑,入口软糯中带着韧道,细细闻来有着番薯的香甜气。
/乌饭麻糍/
“乌饭麻糍”是以乌饭果子、柴叶浸渗糯米烧制而成的,再配以红糖、松花粉。相传许弘纲少年时读书用功,以麻糍蘸墨汁而食,村民效仿而烧乌饭麻糍。摘下来的乌饭叶捣汁后,加入糯米,静置一夜,让乌饭叶的清香完全渗进糯米中。再将糯米炊熟,捣成麻糍的形状,铺上豆沙,卷成圆筒状就制作完成了。制作好的乌饭麻糍,有着豆沙馅料的香甜,还有着麻糍的清香软糯,味道鲜美独特。
/面脑面/
小小一口碗,肚子却超载,你猜那是装了什么?不错,它正是我们天台人热情待客的象征之作——面脑面。由于以前经济不发达,人们煮的面经常都是清汤挂面,但当有重要客人来,他们为了表达厚客之意,尽可能把家里有的蔬菜和肉类放进面里,后来就发展成了面脑面。面脑面以手工面为主料,配上各种不同的荤素菜,以满而丰富著称,在天台路边的小吃店几乎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诗画浙江·百县千碗”体验店推荐:
亮小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