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苑年味不在大鱼大肉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2月8日报道(文/许心怡)年菜,其实是一个仪式,而不只是一个味道。小时候,家里只有我和爸爸两个人,每年其实是被邀请到不同的亲戚朋友家吃年夜饭。现在想起来,每年的年夜饭对那个小小的我来说,都像是踏入不同食物文化的探险。年三十的那天,大人们可能早早架起了牌桌或是聊天的龙门阵,我这个好奇又爱吃的小客人就会混进厨房附近的备餐区域,看着他们在忙什么,有时也打打挑菜和杂务的下手。如果是湖南人的厨房,那天下午可能忙的就是发厚得像洗衣板的玉兰片笋干最后的处理工作。还有耳子汤要用的,发好挑好的云耳,最后要和猪油炒得在锅子里爆响,真的很像炮串一样。如果是江浙人的家,下午要做蛋饺,或是炸肉丸子、豆腐丸子。我最喜欢这个工作,因为总是会被喂食几个刚炸好的丸子,记得刚炸好的豆腐丸子外酥内软,比起晚上正式放在全家福锅里的更好吃。如果是山东或北方妈妈的家里,可能就要准备蒸馒头和擀饺子皮了。小朋友总会找到机会,分到一块面团捏捏自己的“作品”,这可能也是日后我不会怕和面与做面食的主要原因。当然也有进入台湾妈妈厨房的经验,大得快要有半个小孩高的长年菜,要用好大的锅,才能不切入锅慢慢烧炖。甜年糕、萝卜糕几天前都已经做好就绪,但烫全鸡、烫全鹅是当天的工作,除了控制火候温度,还要趁热抹上油盐和味精,也是技术活。烫完的鸡皮油光水滑,看着就好好吃,而且学到这汤还要留下来当成高汤,大一点的小孩帮着把猪小肠、酸菜、红萝卜,用蒲瓜绑成一小捆像柴耙的样子,晚上放进汤里,就是饭桌上的一道汤菜了。除了吃到不同家庭、不同习俗风味的年菜吸引着我,别人家厨房里这样老老少少大家一起做年菜的工作气氛,对我来说也有一种魔力。长大以后,听到别人说,现在过年愈来愈没有年味,就观察者的角度来看,似乎是的,但是为什么呢?现在吃得起干贝、鲍鱼、乌鱼子,萝卜糕里甚至还有松露,但似乎愈来愈少人家里有一起做年菜的习惯。如果只是主妇们一人负责采买制作,做年菜是种压力吧,不如饭店吃吃,或是买些现成的回来解冻,或许味道满足了,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年味不在大鱼大肉,而在家人。如果我们想要年菜更有年味,应该更重视家人们一起集体参与的过程,还有家族传承的味道。(选自1月27日台湾《天下杂志》网站,原题为《愈来愈没年味?全家人一起做年菜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yuyua.com/wyfb/98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