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游成都bull每天步

11月15日走路第天阴雨?

连续两天,在成都吃了两顿漫长的饭。

昨晚在喻家厨房,从晚上七点吃到晚上十点。主厨是川菜专家扶霞认为世界一流水准的大厨喻波。

喻家厨房的韭菜花

今天中午在丽兹?卡尔顿,从中午一点到下午四点。主厨ChefKai,32岁的何顺凯,来自台湾的米其林一星大厨。

左一叉腰者ChefKai

我在年去过一次台湾,印象几乎完美,唯一的遗憾是没吃到足够好吃的台湾菜。那次行程的东道主是中国时报集团。按理说都是熟门熟路的老饕,带我们去的餐馆却始终没能让人惊艳。

中间插播的葱油拌面。我此刻看得流口水了。

有常去台湾的朋友说我没找对地方(我姐后来去,就吃到过让她惊叹的鱼)。但我心下更认同美食家庄祖宜的观点:台湾餐饮行业有一段时间青黄不接,台菜确实没落过。而现在,一批在西方受过历练的年轻厨师回到台湾,为台菜注入新的活力。

台中人ChefKai是其中的佼佼者。午餐七道菜,前有四样开胃小点,中间有大厨赠送的鲍鱼鸡翅以及葱油拌面。为了这顿大餐,我没吃早饭。但依然在吃饭中途几次起身四处走动,试图缓解过早到来的饱足感。

真地,我在吃完第二道菜就八分饱了。

我对松露一直印象平平,从没觉得这个被川西高原居民称为“块菌“的物种香到让人神魂颠倒。今天这道松露薏难忘,松露和奶油薏米羹互相衬托,让人从嗅觉到味觉充分感受到松露的香气和鲜味。一杯既下,确实松露意难忘。配的小点心,服务生介绍说是刈包。虽然祖宜说刈包是蒸出来的面食,这个满口酥的油炸点心,跟松露薏米汤倒也是般配的。

开餐时间(由于同桌饭友晚到)比预期的晚。我几乎饿得快要气急败坏的时候,终于上了开胃小点。小小四颗,四口下肚。春卷酥脆,另一样忘了名字,烟薰味浓厚。吃得我喜笑颜开的是第五样——馒头。小小一个馒头,配的是芽菜黄油。这是ChefKai在祖宜家看到芽菜后得到的灵感。

会是我难忘的馒头

休息站的回忆,据祖宜说跟她在台湾初遇ChefKai时吃到的那道菜有些微不同。这道由温泉卤蛋、甜薯、荞麦和米粥做成的菜,来自大厨本人的生活经历。虽然粥味略微不够,但从头吃到尾,会有上述主材之外的小惊喜。跟后来出场的主厨本人,风格颇相似。

大概因为跟祖宜是朋友,ChefKai好几次都是亲自上菜讲菜。头发黑亮,系着法国进口的麻质围裙。软软的台湾腔,既俏皮,又有掩不住的职业自豪和威严感。

七年前在台湾吃了七天台菜,跟今天中午这三小时的台菜相比,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体验。乌鱼子、沙茶酱和凤梨酥,是我印象中的台湾味道,今天的餐桌上却是别样呈现。

做台湾菜还是法餐?对于ChefKai这一代年轻的台湾厨师而言,今天的台湾风味,除了体现在使用台湾本地食材(凤梨酥的菠萝是从台湾带来的),也在传统和现代理念的碰撞,台湾和世界的技术融合当中。

2、

这个星期看了两部去年大热的台湾电影。

如果说午饭让我看到台湾餐饮人如何讲台湾故事,《血观音》和《大佛普拉斯》这两部电影则是电影人讲的台湾故事。

两部片子都很台湾,虽然是我想象之外的台湾。整个社会贪污腐化、道德沦丧、阶层分化、穷人困苦无助。我觉得相关机构有充足的理由把它们引进过来,打破一干人等对台湾的美好想象。

是我在此类席间吃过最小块的牛排。但是肉味十足,肌理分明。此菜源于台菜家常菜:芹菜沙茶酱炒牛肉。当然,做法全变了。

先看的是《血观音》,已经十足惊艳。再看《大佛普拉斯》,则可用叹为观止来形容。两部电影都用足台湾元素——台湾话、闽南戏、出殡祭祀拜佛,甚至结构也有相似性。都是揭露和批判性的影片,却毫无控诉的姿态。平常语讲非常事,观众看得更为胆寒。

这两部电影都是年的作品。在角逐金马奖时,后者大获全胜。平心而论,两部电影我都愿意再看第二遍。《大佛普拉斯》胜出的缘由,可能在于角度独特,对台湾底层社会的观察和关怀。导演黄信尧的克制和幽默感,也着实让我喜欢。配乐是台湾音乐人林生祥,我曾经专程去合肥看过他的表演。

这两部电影里的演员,选得真是太好了。

直面现实,干净利落、不动声色把故事讲得扣人心弦,这是今天台湾电影人的能耐。

ChefKai说:这是他改了不知道多少版的凤梨酥,大概也会是最终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yuyua.com/wyhy/60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