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的爸爸们四

管理学的爸爸们(四)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这句隆中对的第一句出现了两个人物,其中一位就是我们今天要写的我们中国自己的管理学的爸爸、自由市场经济大师——管仲(也是诸葛亮的偶像)。

千古一相,相是做什么的?

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专门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治理国家比治理企业比写管理理论可难多了。

管仲的故事我们简单两句带过,主要来讲讲管仲在治理国家方面的突出才能和重要贡献。(上过杜老师管理学课程的同学应该对管仲的贡献还是耳熟能详的!)管仲治国方面最擅长的是资源配置,提高效率,以妥协和谨慎的方式重建各种秩序。这句话大家有没有觉得很熟悉?管理学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这个只有年左右历史的管理学定义和管仲两千多年前的管理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啊,管仲的这些管理特征无疑都涵盖了当今企业管理的精髓。我的天,祖师爷在此,请大家肃然起敬吧!

我们先来看看管仲的一些非常先进的政策(先进到几千年后的人们还在用着相似的政策,影响数千年)。

政策一:盐铁专营

这就是顶顶有名的“官山海”政策,官是啥?就是官家、国家、政府。山上的铁矿、海里的盐,都由国家专营。

管仲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要提高,就首先必须让这个国家富起来,人民生活富裕了,廉耻礼仪才能得到发扬,政令才能诚通无阻,不然各个都是“尔等一介刁民”。这和现在唯物主义里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简直是一样的啊。

当时的齐国由于之前连年处于动荡和战争中,非常非常穷,而国家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是要靠征税。但事实上那个时候的齐国税收征收难度大,总量低,特别在几千年前各种都不发达的时代下,要靠征税充实国力是非常非常难的。齐桓公当时想征房产税,管仲说大家会把房子都拆了;那树木税吧?管仲说,大家会把树都砍了;齐桓公又继续问:人头税可以吧,不会为了这个税去自杀吧?管仲说,那不至于,但是大家都不生孩子了。。。这种直接的税收方式给百姓带来的只有抱怨、反抗。这时,管仲想出了盐铁专营。

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农耕中,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品:铁可以做出当时一切需要的农具,有了好的农具,才能维护一块好的地。铁在中国古代还是重要的军事战略物资,封建帝国专营铁也是为了避免帝国的反抗者或敌国的军事力量得到增强。当时有专门的“铁官”,直接归朝廷管。政府采矿炼铁,再交给专门的铁匠打造,最后出售。

再来说盐,盐是家家户户的必需品,它满足人民的生活实际需要,是不可或缺的营养剂和调味品,因为盐,甚至引发了很多的战争(因为谁有盐资源,谁就有财富)。最早的大规模战争也是由于盐,传说中上古时代黄帝与蚩尤、炎帝之间的战争就是为了争夺当时河东盐池的控制权而爆发的。拥有盐池,拥有天下。此战号称“中华第一战”,获胜的黄帝兼并了炎帝和蚩尤部落,形成了华夏民族的基础。

当时齐国最大的敌国楚国就是不产盐,所以楚国只能到邻国、敌国高价收购食盐。而齐国,因为政府很好地控制了盐,掌握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就能有效的维护统治稳定。另外,当时齐国的盐业是“民制官卖”,私人按照官方的标准制成盐后,由官方统一收购。所以官方拥有定价权,提高售价达到征税于无形的境界。表面上看,政府好像没有对民众征收任何额外的税,不会引起民众任何愤懑。这个政策,沿用至今(虽然近几年已经放开盐业专营)。不管出发点是不是一样,政策能够到几千年后的现代社会还在沿用,也只有管仲做到了。

通过盐铁专营这个管制宏观成功的政策,齐国成为了非常富庶的国家。

政策二:四民分业

士农工商这个词,大家在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学过了,特别对于刚刚经历过高考的大一的孩子们,是脱口而出啊。这个就是最早的职能分工:把社会各个阶层按照职能来划分,分成军士(当官的)、农民(种田的)、工匠(做工的)、商人(经商的),专业分工、父子相袭,并且相同职业定居地也是基本在一起,四者分而治之。

管仲认为,四民分业有以下几个好处:

第一,相同行业的人聚在一起,更容易交流经验,提高本行业的技能(像不像我们讲科学管理的劳动分工);

第二,对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有积极作用;

第三,可以让人安分于本行业,不会见异思迁造成职业的不稳定;

第四,打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耳濡目染中越来越好。不同职业各尽其心。

而职业化的分工及成熟,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当时的齐国因为连年征战,社会秩序混乱,百姓杂居,四民分业的提出,是为了保持当时统治秩序的稳定和延续。

政策三:贸易兴国

管仲是最早的自由贸易的提出者,只要来齐国做生意的“外国人”,大开国门,无比欢迎,你只要从自己国家背东西来卖,绝不征税,而出口商品只要在关隘征收一次税,甚至为了鼓励外国人来齐国做生意,他还开旅馆专门招待外国商人,好茶好饭好酒招待,这样一来,“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这就是放活微观。

管仲“要富国,先富民”的思想,可比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早了两千多年啊!比英国托马斯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中的“重商主义”也早了多年。所以说管仲是管理学的老祖先,没人有异议吧!

政策四: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当时“竭泽而渔”(使河流干涸而捕鱼确实能捕到很多鱼,但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动物都在眼前,肯定会有很多收获,但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这都不是长久之计。)的经济开发,使得资源无法再生和再利用,并且严重破坏了环境,为了有效利用齐国的林木和渔业资源,制定了“山泽各致其时”,规定伐木和捕猎只准在适当的季节进行,不能随意,比如伐木,只能在冬季,捕鱼射猎,不允许在春季。

也包括,不允许射猎鱼苗、怀孕的母兽、不允许无节制地砍伐森林等等。这是历史上最早的自然环境保护法,禁止人们为了眼前利益而滥伐滥捕,以保护树木和鱼类的正常生长、免遭破坏。这是最早的环境保护法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于年8月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的科学论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管仲的理念与金山银山理念完全一致,对于环境的重视和对经济的长远之见,依然是世世代代所要传承下去的。

政策五:尊王攘夷

当时还是封建制度,周王仍旧是名义上的共主,主张尊王就是维护周天子政治权威的地位,虽然这种权威已经名存实亡,但是,名还在。管仲看重这个“名”,做到对周天子非常尊重,配合周天子,这样他们在国际事务中就占据了道义上的制高点,可以最大限度团结其他诸侯国,而且可以名正言顺的去干一些事。

“攘夷”,当时中原诸侯国是和蛮夷戎狄等野蛮落后的游牧部落生活在一起的,经常受到他们侵扰和抢掠,大家共同要对付的敌人,但各个诸侯国自身的力量有限,文明程度高的各个诸侯国单独对抗有很大的困难,尤其南方一直被中原诸夏看不起的蛮夷楚国强势崛起,已经对中原诸夏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所谓攘夷就是主张大家团结一致去对抗这些落后民族的侵袭。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齐桓公和管仲并不是仅仅把它当作一个口号,而是在之后切实的去落实这个政治主张,用“尊王攘夷”这个鲜明的旗帜把各个诸侯国团结起来,给自己成为春秋霸主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孔子曾经说过“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就是: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要披头散发穿左衽(古代左衽为寿衣)的衣服了,即表扬管仲辅佐齐桓公的尊王攘夷之功。

孔子像

另外,管仲同样还是奢侈品鼻祖,他认为“贱不能临贵,贫不能使富”,穷人没法管有钱人,所以他要先让自己成为一个有钱有权的人,他生活奢侈、举止高调。但他主要还是为了鼓励消费,上升到经济层面。为了活跃市井,甚至开官方妓院。就像各行各业有自己的祖师爷,木匠拜鲁班,而妓女要拜管仲了。但是管仲开创奢侈最大目的还是为了鼓励消费,盘活经济。

一个沿海小国,在管仲的治理和智慧下,成为一个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强国,他的“唯经济论”至今,还是各个国家耗尽全力去追求的最高目标。

不管管仲是不是一个完美的人,是不是一个评价褒贬有加的人,但是管仲的整个治理思想放到现在也不过时,抓大放小,盘活经济,让齐国成为一个繁荣、稳定统治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个逻辑也是如今经济趋势的基本逻辑。

链接:管仲(管子,约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字仲,颍上人(今安徽颍上),是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中国古代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第一相”。

下一期想看哪个爸爸呢?对哪个爸爸的故事最感兴趣?

本期编辑:xuanxuan

往期推荐

周二选题——Chinasharesexperienceinpovertyrelief

管理学——管理学的爸爸们(三)——泰勒

近期热点——防诈骗的二三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yuyua.com/wyhy/62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