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在咱厦门的大马路边
能找到近30种仙人掌多肉植物!
想知道它们在哪里吗?
快跟着小编来找找吧!
筼筜湖东岸、莲岳路和湖滨北路交接处
这处面积达余平方米的仙人掌道路景观节点从今年2月开始改造,5月基本完工,主要种植了仙人掌、龙舌兰等沙生植物。
外围种植的是仙人掌科的“黄牡丹”和“红牡丹”,正如其名,这两种植物顶部球体分别为黄色和红色。再往后一排的仙人掌顶部球体更大,也是红色,名叫“锦云”。中部主要由大一号的仙人掌“金琥”和挺拔耸立的“大凤龙”坐镇。
为了让整体效果更佳,筼筜湖管理中心还专门到漳州的石材厂挑选了几块物美价廉的边角料石作为造景使用。
本路段的仙人掌多肉植物主要有:大戟阁、巴西龙骨、巴西龙骨锦、麒麟掌锦、红彩云阁、贝信麒麟、雅乐之舞、象腿丝兰、金边万年麻、金边龙舌兰、金边黑夜叉、银边龙舌兰、吉祥天、五色万代。
白鹭洲路外国语学校附近
林育周摄
在白鹭洲路外国语学校附近的拐角处有个三角形的花池,里面铺满沙土,花池里种的是各种各样的多肉植物,本来不起眼的角落却变成了最吸引眼球的地方。
最抢眼的是身材高大的大戟阁,顶部的分枝像巨大的绿色王冠。大戟阁周围拱卫着遍体尖刺的武伦柱和土人节柱,每一株都笔直地指向天空,显得极有气势。
如绿玉雕成的龙神木、狼牙棒一样的茶柱和绿柱也很特别。肥厚宽大的肉质叶让山地芦荟显得很“萌”,不过叶片上突刺密布。
金琥是这个花池中当之无愧的主角,20来个体形胖硕、憨态可掬的“刺球”排铺成阵,显得格外有趣。
别以为仙人掌多肉植物只会生刺,它们也能长出绿叶,开出可人的花朵:一丛丛的虎刺梅茎上长满尖刺,但却开出了小巧精致的花朵,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十分可爱。
本路段的仙人掌多肉植物主要有:大戟阁、土人节柱、武伦柱、茶柱、蓝柱、龙神木、福禄龙神、金琥、山地芦荟、菊花芦荟、红珊瑚、虎刺梅。
要让仙人掌和肉肉们在大马路边安家,市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可费了不少心思。
●沙生植物种在沙粒层上,为增加透水透气性,还拌入了瓜子石;
●下方再设置以海蛎壳为主的透水层,最底层还要铺设布网;
●沙生植物移植后,不能像其他苗木一样浇定根水,要先等根系长好。前段时间的雨季,管理方还特意在沙生植物区上方盖了雨棚,并维持了两个多月。
释疑
仙人掌多肉们会不会水土不服?
仙人掌多肉植物原产地是在墨西哥或非洲的沙漠,那么,它们“走上”街头后,能否适应厦门多雨的气候呢?
市绿化管理中心的专家说,厦门园林植物园的沙生植物区是全国最大的仙人掌多肉植物展园,栽培各类沙生植物一两千种。
这次进行试点的品种都经过了植物园的引种驯化,能适应厦门的气候。这些植物并不怕下雨,它们真正怕的是积水,只要排水设施完善,它们完全能够在厦门街头立足。
为何选择仙人掌多肉植物?
专家介绍,试点推广仙人掌多肉植物,除了这些植物景观特色鲜明、富有异国情调外,更重要的是它们节水耐旱,平时无需专门浇水、不用精心照料,符合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的要求。
厦门晚报记者:谢雨真林依文
责任编辑:杨鹭菁施璐玮
厦门市市政园林局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