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甩”碗最正宗的米线,就别说你来过云南。
来到云南,如果你纠结要吃什么?
那么,我们嗨游记推荐您首选米线哦!
米线
传统风味小吃,云南称米线,中国其他地区称米粉。
米线用米制成,长条状,截面为圆形,色洁白,有韧性,于开水中稍煮后捞出,放入肉汤中,一般拌入葱花、酱油、盐、味精、油辣、肉酱,趁热吃。粉丝与其类似,但口感不同。
米线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及酵素等,具有熟透迅速、均匀,耐煮不烂,爽口滑嫩,煮后汤水不浊,易于消化的特点,特别适合休闲快餐食用。
云南米线
云南米线是云南最具风味特色的知名小吃,也是当地人最喜爱的食物。
云南人更是将米线用到了极至,凉拌、炒、煮、卤,无所不能。其分类及代表更是多种多样,为全国所熟知的过桥米线,但最受昆明人喜爱的还有小锅米线、豆花米线。除此之外凉米线、卤米线、三鲜米线、焖肉米线、羊肉米线、罐罐米线.....种类之多连云南人也无法数清。
你知道这些米线背后的故事吗?
米线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古烹饪书《食次》之中,记米线为“粲”。人们习惯叫米线“酸浆米线”、“酸粉”、“干米线”、“米粉”。米线为一古老食物,古烹饪书《食次》之中,记米线为“粲”。“粲”本意为精米,引申义为“精制餐食”。
张静初主演的电影《花腰新娘》中,有一个片段描述了米线的制作,一根老木头,上面有一个压制的把手,把发酵好的热的原料投入,用把手下压,米线就从老木头下的孔里面流出,经过漂水降温,就可以吃新鲜的米线了。
在昆明,米线有粗、细两种,大多数昆明人更加偏爱粗米线。
过桥米线的历史传说:
关于米线最耳熟能详的传说便是秀才的过桥米线,过桥米线最初起源于滇南的蒙自县城。
相传在城外有一个南湖,有个书生到湖心的小岛去读书备考,但因为埋头用功,常常忘记吃妻子送去的饭菜,等到吃的时候往往又凉了。由于饮食不正常,天长日久,身体日渐消瘦,贤妻十分心疼。后来一次偶然送鸡汤的时候,秀才娘子发现鸡汤上覆盖着厚厚的那层鸡油有如盖盖一样,可以让汤保持温度,如果把佐料和米线等吃时再放,还能更加爽口。因为他妻子送米线到岛上要经过一道曲径小桥,书生便把这种做法的米线叫做“过桥米线”,此事一时传为美谈,后来过桥米线也就逐渐广为人知。
今天,嗨游记给大家介绍云南人最喜欢的三种米线:
(1)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无火烹调术,不见明火,没有油烟,看似平静实则滚烫。除了对温度的把控,它还考验了厨师的刀工水平,只有把肉片切得薄如蝉翼,才能在汤里一烫即熟。
过桥米线在五十多年前由蒙自传至昆明。云南的代表性小吃,刚端上桌的过桥米线,白色的瓷碗里汤汁滚烫,但不冒热气。鲜嫩的草芽、鹌鹑蛋、豌豆尖、韭菜、芫荽、葱丝、熬过的豆腐皮等配菜放在精致的小碟里,还有火腿片、猪里脊肉片、鸡脯肉片、乌鱼片、水过五成熟的猪腰片、肚头片、水发鱿鱼片。
依次在瓷碗里加入肉片、蔬菜、米线以及云南特有的高原菊花,让滚烫的鸡汤将所有食材烫熟,最后可以选择性淋上油辣子等佐料。
米线和配菜在高汤中散开,高汤的味道浓郁,烫过的肉又鲜又嫩,米线顺滑,比果冻更Q弹,“嗞溜”一下就可以吸个满嘴。一口下去“吃到肚,鲜掉魂”从嘴到胃再到全身,都暖了起来。鲜美清甜的味道直冲头顶,简直就是人间极致的享受。
(2)小锅米线
小锅米线由小锅煮制,以一锅一碗而得名。
小锅米线热辣红油冒热气,红油之中泡肉饼,腌菜韭菜周围绕,米线白净根根明,小锅之中满乾坤。
小锅米线味道酸辣,入口烫滑。最初由翟永安于民国初年从玉溪带入昆明,而后人们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以特制小铜锅制作,置于专门的灶眼上,注汤烧沸,放入特质米线,用鲜美的高汤打底,加以酸腌菜、新鲜的猪绞肉、油辣椒、韭菜四位大将为辅,制作完成后的小锅米线混合着油辣椒的辣、酸腌菜的酸,刺激着人们的味觉与嗅觉。
“日甩米线三大碗,不辞长作昆明人”。睡眼惺忪的学生、早起锻炼的老人、彻夜狂欢的夜猫子都能在大快朵颐之中尽享温暖的人间烟火,你可以尽情选择其中滋味,给你一锅一碗的畅快自由。
(3)豆花米线
豆花米线,顾名思义,一定要拌上一大勺新鲜嫩滑的豆花才算正宗。
豆花米线是云南昆明最著名的小吃之一,米线汆熟后滤水捞出,舀上一大勺白嫩的豆花,辅之以冬菜,韭菜末,花生碎、油辣椒等食材。辣椒油,咸甜酱油,甜面酱等一样不能少。超级舒服的口感,而豆花米线配上豆面汤圆,也是大多数人会选择的搭配,豆沙馅的汤圆香甜又热乎,软糯却不粘牙,让人欲罢不能。
过桥米线鲜美清甜、暖心暖胃,小锅米线酸鲜甜辣集于一锅之内,豆花米线嫩滑清爽,喜欢吃豆腐或豆制品的一定不要错过这碗美妙的组合哦~
云南的大街小巷都是大大小小的的米线店。嗨游记强烈推荐大家闲暇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偏好去尝尝呀!
小伙伴们最喜欢吃云南哪家的米线呢?可以在评论区里留言告诉我哦~
(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