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趣的博物馆,谁也挡不住它的魅力亡

旅游见闻

个人路线

记录生活

摄影摄像

.10.27MexicoCity

Mexico

[第4篇]

民间艺术博物馆

年10月26日,是卡翠娜涂脸游行,也是墨西哥夏日制的最后一天。“明天墨西哥调时差,时钟后拨一小时,手机会在凌晨两点人们睡的时候自动调整。”科科的信息发过来。

时钟悄无声息的爬到了上午10点。多赚的一小时毫不意外的被我拿来睡觉。

景点把日子分割成一段又一段,总觉得日子冗长又丰富。今天的第一段是民间艺术博物馆(MuseodeArtePopular)。

听名字不太有吸引力的样子,我一直以来对博物馆没什么兴趣,被规整的隔在玻璃里一个个物品,在我看来像是被拆卸的零部件,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兴许是期望值太低,走进博物馆反而被惊艳到了,映入眼帘的是一辆颜色鲜艳的小轿车,远看异常醒目,仅此而已。

科科把头凑到车前,说:“这是珠贴艺术,用一颗颗玻璃珠做的。是惠尔乔民族(Huichol)的艺术。”他的话拉回了我的视线,不敢置信的凑上前去,一颗颗珠子服服帖帖的巴在车身上。

我围着车子转悠了好几圈才屁颠屁颠地跟上团友的步伐。

博物馆的一层是售票处、纪念品店和大厅。大厅也不一般,中心摆放了几排椅子,沿墙伫立了不少形态各异的生命树和爱瑞波吉(Alebrijes),足有两人高。

踏进展区,我准备开启走马观花模式,科科一句话便引起我的兴趣:“这里陈列了墨西哥68个民族的手工艺品。”

???68个?比我们还多……仔细打量了墙上这副硕大的墨西哥地图,它以一种可爱的形式呈现,每个地点都画上了一幅画,象征着当地文明的特色,有的是传统、有的是建筑、有的是手工艺品、有的是故事。

比如,墨西哥城的位置,是一只鹰叼着舌站在仙人掌上,这是墨西哥的标志,也是阿兹特克的标志。这得追溯到墨西哥城的阿兹特克文明,传说当年阿兹特克人迁徙时,在此处看到一岩石上长有仙人掌,一只雄鹰立于其上,双翅伸展,喙叼一蛇,他们认为这是神指引他们定居的标志,便在此处安定下来。

这么68个民族的东西,摆在一个博物馆里,丰富得不行。展区分为有宗教区域、骷髅区域、生命树区域、手工艺品区域、爱瑞波吉区域、土著印记区域、墨西哥各地教堂区域、等…………

▼骷髅区域

宗教区域陈列了不同神的雕塑,骷髅头区域的则有不同服饰不同状态的骷髅模型,甚至有一处陈列近50个色彩各异的骷髅头,生命树和爱瑞波吉也是如此。

▼各式各样的生命树

▼这居然是面具,乍一看还以为另一个生命树呢。

▼爱瑞波吉

民间艺术博物馆与我以往看的历史和艺术博物馆不同,它带着强烈的墨西哥风格、浓烈鲜艳又诡谲魔幻,科科如数家珍,一样一样介绍过来……

“这一碗你猜猜是啥?”科科卖了个关子。

“泥土?种子?”

“是虫。是晒干的胭脂虫,是用来做天然色素的,把它碾碎就用红色汁液。”

胭脂虫发源于墨西哥,碾死7万只胭脂虫也只能萃取出1磅色素粉末,在人造色素出来之前一直以价格昂贵著称。不过因为安全,现在也有被广泛使用,比如女孩子家最喜欢的口红什么的……

那没有晒干的胭脂虫又长什么样呢?我后来在国家宫看到了一回,在仙人掌园里,白色的胭脂虫附着在仙人掌上,身体软的几乎没有触感,手不小心擦过便沾上了红色。

(▲上图来自网络)

“这幅画是线贴艺术(Nierika),是墨西哥惠乔尔民族(Huichol)的,角落的画着的是致幻仙人掌。“科科介绍道。

致幻仙人掌(Hikuri)又名乌羽玉。最早食用它的是惠乔尔人,他们认为,吃了它就可以与神交流。用现在的解释来说就是,幻觉。

“Huichol民族创作的迷幻图案来源于此。”

因为好奇,我特意扒了一张真正乌羽玉的照片,还蛮像的。

“这把琴是犰狳的壳做的,你知道犰狳吗?“科科又问。

这名字一听就是尤为古老的生物,山海经也确实有这名——“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名曰犰狳,其鸣自訆,见则螽蝗为败。”

这里的犰狳又名铠鼠。我个人觉得,有一丢丢像穿山甲。但人家实际上是食蚁兽的近亲。

这把琴叫恰朗戈(charango),是南美的乐器,类似于小型吉他,不过是10根弦,以前人们常用犰狳壳做,现在为了保护已经改为木制。也算是罕见品。

恰朗戈这把犰狳壳琴所在的土著印记区,摆放的都是土著时期用的物品,呈现当时的生活。不过这个博物馆为了还原也太拼了太实诚了,为了还原,摆的都是真的蔬果粮食。这色泽,这新鲜度,像是打防腐剂。

一圈下来,墨西哥教堂区域是博物馆里最素净空旷的,只有墙上挂着所有的墨西哥教堂摄影图片。

像所有观光一样,游客最终都会走向纪念品店;像所有恨不得安利的人一样,科科异常兴奋地对我说:“这是世界上最酷的纪念品店!一定要去看看!“

这座博物馆确实没什么是不酷的。

但大厅外的动静还是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每次去国外的博物馆,他们总能搞点和肃静庄重搭不上边的事,上次是看婚礼,这次直接演出了。

博物馆每一层展区都环绕着大厅而建,无论从哪看都是极好的视角。

6对搭档,6位白衬衫白裤子手拿着草帽的男士,5位身着裙装小披肩、头箍打扮的女士,还有一位虽然造型致敬骷髅女神,身形上仍能分辨出是位男士,他混在舞者中,轻柔优雅,女式舞步完全不输其他人。

学校选修踢踏舞课时,曾统一发放过舞鞋,脚掌脚跟处镶着铁片,走起路来“咔哒”、“咔哒”。但这支表演听上去并非如此,舞者步伐时轻时重,纯粹是穿着普通舞鞋纯粹用脚部力量控制。

舞者一边跳舞,一边叫喊着,这个叫声很熟悉,昨天游行时也听过。

还记得CoCo(《寻梦环游记》)里米格尔在参加比赛时唱的那首歌《Unpocoloco》,以米格尔的喊叫声起头,真正走进了墨西哥,我才明白这是他们惯用的喝彩方式,和吹口哨一样,我墨西哥朋友David称它为:MexicanYell。上世纪一些歌曲会用这种喊叫声表达悲痛。

比如以下两个视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yuyua.com/wyfb/36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