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曾佳佳
炎炎夏日,心浮气躁得像片烤肉~~~~真的很需要对味儿的美食来抚慰额滴胃宝宝了~~~~看到这儿,各位看官有没有在心里默默念叨:小旧儿(ID:BJTmachine)早该出这题儿了!更巧的是,今年的中考小作文也是北京小吃主题~~~~《北京日报》6月25日五版
小旧儿这个恨呀!我要是能早写两天,说不准能帮助帮助莘莘学子!言归正传,就直接在餐桌上找寻老北京的味道吧——看看小旧儿(ID:BJTmachine)能不能给大家凑出一桌席出来。土制冰激凌雪花酪~~
现在正值炎炎夏日,坐在饭桌前点菜的时候,火急火燎地,是不是先来点儿凉快的解解暑呢?
咱们老北京最著名的夏日冷食是一种名为“雪花酪“的土制冰激凌,在冰激凌、可乐这样的洋饮料出现之前,“雪花酪”就是伏天里孩子们的最爱了——
每到夏天午后,孩子们都躲在门洞里乘凉,一双双小眼睛巴巴望着街口,就盼着挑着装雪花酪木桶的小贩出现……
北京的许多小吃都可在家自制,像雪花酪,就是在圆木桶的横梁下,吊放一只圆铁桶。木桶和铁桶之间放满碎冰块,在冰块上再撒些盐粒(问为什么的同学,请梦回初中物理课),小贩会有节奏的拉拽转动铁桶,让铁桶和冰块摩擦。一会儿工夫,铁桶里就冒出了寒气,大小均匀的“雪花”就落满多半桶了,就这样越来越“浆糊”,一直稠到小米粥状,“雪花酪”就算成了。
有的小贩还会事先在桶里放上鲜奶、蜂蜜、果脯、白砂糖等“秘方”,酷暑里来上一碗,滋溜一股凉气进肚,想想口水都会流下了。
凉快了吗?接着——柿子冰激凌~~
这是小旧儿(ID:BJTmachine)从家里老人那里听说的一种自制食品。北京盛产柿子,临近冬季大批柿子成熟上市。选些干净的柿子,把柿子汤儿倒入大杯子,再加上些奶粉,用勺子使劲的搅拌,搅的时间长了,柿子汤儿和奶粉合在了一起,泛起了白沫子,一吃,甜蜜蜜的,真比夏天的冰激凌还解馋呢!几十年过去了,家里的老人回忆起柿子冰激凌仍然是感慨万千,也许和柿子、奶粉搅拌在一起的还有他们的青春吧。
继续,点一道稀的——一碗豆汁助助消化吧~~
老舍先生说过:“不喝豆汁,就算不上北京人。”豆汁,绿豆粉的粉浆经过发酵而成,食用前要煮沸,因为喝起来有一种特殊的酸味,第一次尝后,感觉口味太重喝不惯,第二次、第三次之后,就会上瘾。
制作豆汁的材料说白了就是食材剩料,发现它能入嘴的真是位厨房高人。记得几年前,有人拿着豆汁去化验,结果发现豆汁里含有这样那样的营养,一时间豆汁火了,也有更多人想去尝试了。
喝豆汁的绝配焦圈~~
焦圈的样子很可爱,好像手镯的样子,吃起来又焦又脆,加入烧饼里,即所谓的“一套儿”。
要是在酷暑下晒了一天,来几套烧饼焦圈,再来两碗豆汁,一点儿辣咸菜。一边吸溜,一边冒汗,那个通透劲儿,爽呀!
灌肠不是“肠”~~
炸灌肠的平底锅都是这么微微斜着放的。
说起北京灌肠,其实不是“肠,它是用淀粉和红曲做成像腊肠的一大坨(请允许我用这个词,嘿嘿),切成薄片,放在平底锅里用油(正宗的用猪油)煎焦,煎得后,浇上蒜汁盐水,用牙签一片片扎着吃,外焦里嫩口感很好。如果着急用筷子夹着吃,情趣就没有了。吃几片灌肠不在于解饿,过过馋瘾是最主要滴。
小旧儿跟人聊过,炸灌肠是比豆汁更能让大众接受的老北京小吃。
点了几道素的,下面来几道横菜、肉的~~炒肝有肠~~
“炒肝儿的碗,耳朵眼儿(小),两嘬一吸溜甭刷碗。”炒肝,以猪肝和大肠为主料,北京的著名风味小吃。炒肝讲究个汁明芡亮、稠度合适,行家喝(吃)时,是不用筷子和勺的,只用嘴顺着碗边儿一嘬一吸溜,就可吃到美味了。
原先吃炒肝的碗很讲究,用的都是青花小碗,现在虽然卖炒肝的多了,但家伙什都“走了神儿”,味道自然也是参差不齐的。
卤煮火烧口味重~~
简称卤煮,把猪下水洗净,加入各种调料,放入水中快速煮熟。另在白案上烙白面小圆饼,并将炸豆腐放入肉汤内。吃时,将肉和炸豆腐、小圆饼切成丝,用热汤焯一下,浇上些佐料食用。
卤煮火烧味儿大油重,非地道的北京人很难接受。早年,卤煮是吃不起肉的贫苦老少爷们儿的粗食,上不了席面。现在,一碗卤煮的价格也不便宜,一些专营小店也干得有声有色。
三“羊”开泰爆肚~~
又叫爆羊肚,全北京各族人民都喜爱的一种美食,北京最最著名的小吃。一只羊肚有六、七个部位可以分开来吃,各有各的风味——从“葫芦”中破开即成的散丹;从储胃中取得的肚板;而被称为爆肚极品的肚仁,从一只百余斤重的大羊取得的净料也不过几钱,最多只可切四到六块,足见其珍贵;细分下还有肚领、蘑菇、食芯、麻肚……
爆的过程也很考验厨师的手艺,爆好了很脆,爆老了很皮。俗话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几秒钟的水温和火候的变化直接影响食材的口感。真正的爆肚师傅,全凭着多年的经验掌握,对于那些爆几秒钟出锅的公式般的制作手法,他们多半是不以为然的。
爆好后,配上小料,可以提提香味。
信不信,一看您吃爆肚的“手法”就知道您是不是行家里手,首先,不会吃的人在品尝爆肚时往往将肚块在小料里浸泡过久,过浓的蘸汁会掩盖肚本身的清香味。其次,会吃的人都是一筷子只夹一块爆肚,放到嘴里大口咀嚼,如果旁边的人听声音以为这个人是在啃一块黄瓜的话,那不用问这个吃爆肚的人一定是个行家。
奥,也有爆牛肚的,和爆羊肚相比又是另一番风味。
羊油炒麻豆腐~~
只要是京味馆子,就有炒麻豆腐这道小吃,只是随着人们的饮食习惯变得越来越健康,麻豆腐都是用素油来炒。其实麻豆腐一定要拿羊肉丁或者羊油来炒,而且最好用“羊尾巴(yǐba)油”。麻豆腐见羊油,这叫一物降一物,两者经过灶火高温一燎,蹿鼻子的香味直冲你的脑神经。
大家记得上桌前,一定要淋上些花椒油,再撒上些青韭末儿呦。
羊杂汤~~
羊杂汤其实就是羊下水汤,因为喝羊杂汤讲究汤的颜色要白,所以北京这边也叫“白汤羊杂碎”。一碗奶白色的汤,羊肺、羊肝、羊肠细细的切成丝盛满碗里,配上香菜末,红的辣椒油,色香味俱佳,美不胜收。
饭后甜点~~总是要有滴甜点“四美女”好吃别噎着~~
第一美女:萨其玛,高端的名字,高端的味道~~绵甜松软,味道香浓,甜而不腻——把它捧到手心上,不管是小孩还是牙口不行的老人,用嘴轻轻一抿就能咬掉一块,小小的甜块融化后,甜蜜的幸福感立刻在口中蔓延开来。评为大姐头一点不为过!
二号美女:驴打滚,四美女里名字起的最好听的,“驴打滚儿,马撒欢儿,骡子放屁一溜烟儿。”小孩练说话的同时,也认识了驴打滚这种好吃的。驴打滚是用豌豆粉和黄豆粉混合蒸熟的,再卷上豆沙馅,外面撒上足量的豆面儿即成。吃时要切段,黄白相间,特别好看,增加食欲。
三号美女:艾窝窝,形似可爱的大元宵。一般和二号美女驴打滚同卖。做法是江米为皮,将白糖、芝麻、山楂、豆沙为馅料包在里面,包好后外皮上再滚些米粉,上边点上个红点点。驴打滚是黄白相间,艾窝窝是红白分明,白白胖胖,口水又是一地。
四号美女:豌豆黄,夏季的最佳食品,四位美女中最娇嫩的一位——黄玉色、半透明,细腻、纯净,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凉爽口。豌豆黄不像前面三位美女的名字那么“艺术”,她确确实实是豌豆制成的。配上点金糕条,就更“俊”啦。
“四美女”只算抛砖引玉,北京的街头美食中,还有许多有名的冰糖葫芦
面茶
炸酱面
芸豆卷
奶油炸糕
枣糕
奶酪魏
盆糕
金糕
杏仁茶
栗子糕
绿豆糕
糖耳朵
糖火烧
自来红、自来白
玫瑰饼
姜丝排叉
麒麟酥
炸咯吱
……数不过来了!还饿怎么办?呵呵,接着点菜——
说完“小吃”咱们捎带手说说“大吃”
亲们都知道,在北京要点上一桌子菜有多难!等等,您别会错了意,小旧儿说的意思是,菜品实在太多了,这里是好难决定的“难”!
您要看完了这一大段,准成“吃货”达人~~好,上文——
醒春居的粉蒸肉、糟溜鱼片;天玉和的软炸鸡、锅贴金钱鸡;万福居的高鸡丁;罗汉斋的生扒鱼翅;正阳楼的烤羊肉;小有天的炸胗肝;宾春楼的辣子鸡;浣花春的川笋汤;南味斋的糖醋黄鱼;通商饭庄的虾子笋;杏花村的熘鳝片;同福馆的红焖家蹄;滋兰斋的玫瑰饼;新丰楼的芝麻元宵;福兴居的锅贴、天义顺酱菜园的酱菜……
这些是老北京时期的饭馆名菜,几十年、上百年,今天光看菜名仍能让人咽口水。
幸运的是,留下来的老北京饭庄还有不少——
全聚德的全鸭席、和便宜坊齐名的挂炉烤鸭和焖炉烤鸭;鸿宾楼的红烧牛尾;都一处的烧麦;东来顺的涮羊肉;谭家菜的榜眼黄焖翅;东兴楼的扒牛肉条;砂锅居的白肉;泰丰楼的芫爆肚丝;萃华楼的芙蓉鸡片;松鹤楼的松鼠桂鱼;烤肉季的烤羊肉;同和居的三不沾;白魁老号的烧羊肉面;峨嵋酒家的宫保鸡丁;丰泽园的乌鱼蛋汤;致美斋的赛螃蟹;致美楼的宫保虾球;老西安饭庄的羊肉泡馍;功德林的素菜;月盛斋的酱牛肉;门框胡同的锅贴店……
还有些闻名宇内的老字号,不知叫配餐合适不?比如:
王致和的臭豆腐;六必居酱菜园的酱菜;双合盛啤酒厂(后来的北京五星啤酒厂)的啤酒;信远斋的酸梅汤……
怎么样,点谁不点谁都很难下决定吧,要小旧儿点,吃席就要有鱼,松鼠桂鱼得来一条吧,烤鸭来一套吧,砂锅居的白肉那也必点吧,宫保鸡丁、烤羊肉、扒牛肉条、三不沾、赛螃蟹、乌鱼蛋汤……说来说去,哪个都想点呀。
呵呵,大家也给出出招儿吧,您能怎么搭配。
点了一大桌子的菜,您吃好没?
其实,品尝美食不用太过纠结食材的珍贵,只要合自己的口味,一碟爆肚、一碗炒肝,都能让人满足得不要不要的~所以,现在就敞开你的小肚子,用流口水的京味儿美食填满它,迎战酷夏吧!
参考材料:《北京历史民俗》《闾巷话蔬食》
图片:网络
旧闻挖掘机(ID:BJTmachine)
寻找那些年、那些人、那些地儿……
作者个人
北京日报新媒体部出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