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骨瘤一例报导
来源:《老中医经验选编》
张澄庵老中医医案刘珍晋整理
谢君容、女、8岁,门诊号,患者于六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来我院门诊,家属代诉:病巳四、五月,左足裸关节上一寸处,初因闪伤,出现肿块。西医诊断为骨膜炎,余无异常,我院中医外科给敷五行散、解毒散,内服活络丸、小金丹,服药后肿痛减轻。
六三年九月三日。二诊,自诉,患处在川医照片谓系骨瘤,恶性良性肖未定,患处肿痛,胃纳差,大便时溏,人渐消瘦,诊得脉弦细,苔少。
本病由于淤血凝积阻滞,内著于骨,因成肿块疼痛,骨主于肾病久肾伤,大便时溏.胃纳不佳,依据张洁古“养正则邪自除”之义,当以固肾养液解毒活血行滞为治,方用:
海藻昆布各24克、土茯苓24克、石斛15克、桑寄生24克。广淮药21克、补骨脂9克、地骨皮12克,杜仲12克、猴骨21克、乳香没药各9克、炒扁豆24克、炒建曲9克、姜黄9克、续断9克、骨碎补9克(二付)。
六三年九月九日二诊
患者胃纳差,大便时干时溏,小便正常,患处无改变,脉弦细数,苔白徽厚,按上方加建莲米12克、焦白术8克以健脾胃(二付)。
六三年九月十六日三诊
主诉病情无大改变,改服药膏,使药味多而药力重,又可连续服用,不至断药,仍以扶正软坚活血通络解毒为治,方用:
广淮药90克、土芡实90克、砂仁45克、土茯苓90克,骨碎补90克、怀牛膝90克、地骨皮60克、旱莲草60克女贞子60克、石斛克、制首乌60克、海藻昆布各克、川桔络60克、银花藤90克、续断60克、杜仲60克、巴戟45克、卜公英45克、三棱莪术各30克、牡蛎90克、蛤粉90克、真寄生60克、猴骨90克,加蜜作膏每日三次.每次一匙(一剂);
六三年十月十五日四诊
自诉服,一剂后(服用一个月)左踝关节后包块有所缩小,疼痛已止,饮食尚差,服药月余,而纳谷尚未好转,足见脾尚虚弱,脾为后天之本,脾主四肢,脾虚则精血衰少,不能灌溉于四末,故于前方膏剂中,再加莲米以扶脾,加党参以补益气,加熟地以滋肾水,加强骨节,方用:
广淮药90克、莲米90克、路党参30克、土芡实35克、砂仁60克、石斛克、土茯苓90克、骨碎补90克、地骨皮9O克、怀牛膝60克、女贞子60克、草莲草60克、制首乌60克。海藻昆布各克、川桔络60克、银花藤60克、续断60克、杜仲90克、巴戟69克、生蛤粉90克、公英90克、三棱莪术各30克、生牡蛎90克、桑寄生90克、猴左足骨克、
熟地90克。
加蜂蜜熬膏,每日三次,每次一匙。
六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五诊
前方服一月,疼痛减轻,已能安眠,纳谷尚差,二便正常,左踝关节处有约6x4公分包块,边界不清,皮肤肿胀,不红,压病明显,脉细苔白舌尖红,按上方去蛤粉、牡蛎、银花藤,加姜黄以行气血,加鸡内金以清谷,加皂刺锋锐之品,直达病所,药用:
广淮药90克、莲米60克、路党参90克、芡实90克,砂仁60克,石斛克、土茯苓90克、骨碎补90克、地骨皮90克、怀牛膝90克、女贞子90克、早莲草60克、首乌60克、桔络60克、海藻昆布各克、丝瓜络60克、杜仲90克、续断90克、巴戟60克、桑寄生60克、三棱莪术各40克、熟地60克、猴左腿骨克、公英克、姜黄60克、鸡内金9克、皂刺30克,
加蜂蜜作膏,每日三次每次一匙。
六四年三月十八日六诊
包块较前缩小,尚有压痛感,胃纳稍差,脉沉细,苔白,方用:
夏枯草90克、土茯苓90克、卜公英90克、生牡蛎90克、海藻昆布各四两、怀牛膝60克、石斛克、骨碎补60克,女贞子60克,旱莲草60克、生蛤粉90克、寄生生60克、杜仲90克、广淮药90克、土茯苓90克、三棱莪术各30克、地骨皮60克、巴戟60克、续断90克、狗脊90克、熟地60克、姜黄60克、皂刺30克、鸡内金60克、制首乌90克、川桔络30
克、银花藤60克、丝瓜络60克、砂仁30克、陈皮24克;
加蜂蜜五斤熬膏服法同前。
六四年八月十七日七诊
服上方包块继绪缩小,仍有轻微压痛,食佳,苔白,脉沉细,方用:
夏枯草60克、海藻昆布各90克、生蛤粉90克、瓦楞子60克、土茯苓60克、败酱草60克,卜公英60克、银花藤60克、女贞子60克、早莲草90克、寄生90克,杜仲90克,骨碎补90克、巴戟45克、狗脊60党、石斛60克、三棱莪术各45克、姜黄45克、制首乌90克,广淮药60克。芡实60克、炒鸡内金45克、皂角刺45克、熟地90克、桔络45克、砂叩仁各30克,乳香没药各30克、怀牛膝60克、猴左后腿骨90克。
加蜜作膏,每日三次,每次一匙。
六四年十二月十五日八诊
左内踝包块消减三分之二,有压痛,仍按八月十七日处方加鸡左足十支,青盐15克、伸筋草、白术各30克、炒陈皮30克。去砂叩仁、桔络加蜜作膏续服,服法同前。
简介:张澄庵为四川名老中医,逝世时78岁,从事中医工作50余年。50年代即医院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张老生于中医世家。
注:图片与本文内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