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鱼仔酸盐菜平乐人吃不腻的老家菜,你

平乐桂江腊鱼飘香

■陶彩忠文/摄

在珠江支流桂江的平乐段,长年生活着一群特殊的人——桂江渔民。

壹船民以船为家

他们世居桂江,以船为家,一艘小至几平方米,大也不过几十平方米的小船,就是他们的家。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桂江渔民以捕鱼、水上运输等为生,长年漂泊不定,被称为桂江的“水上人家”。   

桂江,又称府江、抚江。史载:“府江,上接漓水,下达梧州……”始于平乐县城北端的三江汇合处。桂江囊括了漓江、荔江、茶江及下游西江之物产,鱼类品种达数百之多。除四大家鱼外,桂江平乐河段最著名的有乌草、乌鲤、桂花鱼、剑骨鱼、毛骨鱼、马尾骨、弄水骨、花鳝、沙鳖、泥鳖、黄角丁、竹鱼、哈巴狗鱼、急滩石头鱼等50多种名贵鱼种。

  

长期以来,桂江“水上人家”形成了以鱼为主的独到的烹调技术。根据不同鱼种,他们分别采取蒸、焖、炒、烫、炸、煲汤或刺生等手段,形成了上百种花样吃法。特别是一种叫“腊鱼”的食品,在当地非常有名。

贰腊鱼满河飘香

腊鱼,顾名思义就是在寒冬腊月之时晒制的鱼。跟新鲜的鱼相比,它有一种特别的腊味和鱼香味。   

平乐桂江老渔民黄香安是制作腊鱼行家。他说,过去渔民都是吃不了卖不完才做腊鱼。而如今生活好了,人们吃腻鲜鱼,想换换口味,腊鱼非常好销售,于是,他家每年都会做上个一两千公斤腊鱼,都是新老客户订单生意。

他说,制作平乐“水上人家”的腊鱼一般选取乌青草、草鱼、大鳞鲤、罗非鱼、花边鱼等品种。先取新鲜的活鱼去鳞剖开,除去内脏洗净后沥干。然后,用姜、酒、盐、花生油进行腌制一夜。次日,再用八角、桂皮、陈皮、丁香、山柰、茴香、香叶、草果、生抽、蚝油等熬制成汁,煮开后趁热给鱼肉上色。最后,借助冬天明媚的阳光进行晾晒。经过3-4天良好天气的晾晒后,鱼肉达到一定的干湿度即可封存,可供一年四季食用。

由于腌、阳光晒,再加上微生物菌种、光源、温湿度和环境等要素进行作用,腊鱼不仅色泽黄爽,晶莹通透,极具视觉美感,而且具有口感和营养价值。据有关资料显示,腊鱼蛋白质含量为26.7%,脂肪率为30.8%,磷、钙、铁等元素的含量也很高。

由于在整个腌晒过程中,腊鱼的香味已经形成,因此,在煮食过程中,腊鱼的烹饪就显得简单纯粹了。烹饪前,先放在锅里蒸软。然后,切成稍大一点块状鱼肉。烹饪时,用花生油煎炒生姜丝、干辣椒等配料辅菜,再把腊鱼片入锅一同焖煮。十多分钟后,待所有食物味道充分融合后,加入一点生抽、蚝油,一锅让人吃起来脑门冒汗、满口溢香的腊鱼火锅就煮好了……

叁盐菜清朝贡品

平乐盛产清朝贡菜——平乐酸盐菜。这是腊鱼火锅的绝配。平乐人喜欢把盐菜炒好后,放到锅底作铺垫,腊鱼放面上。这样,边吃边烧,腊鱼的汁渐渐浸入酸盐菜里,既可去鱼腥,又使腊鱼有些许淡淡酸味,让人食欲大增,形成了具有平乐特色的名菜“酸菜腊鱼锅”。当地有句俚语:腊鱼就酒,越喝越有;酸菜送饭,鼎锅刮烂。一语道出当地人对“酸菜腊鱼锅”的独特喜好。

  

平乐桂江“水上人家”制作腊鱼一般在农历十月后,冬至以后,进入旺季。这时,北风强劲,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鱼肉不容易变味,也利于鱼肉营养的保存,非常适于腊鱼的制作。   

“水上人家”没有固定的住所,船只依靠所在的河湾岸边就是他们腌晒腊鱼的场所。平乐县著名的“印山亭”码头附近是一片河湾,这便是他们泊船之地,自然也成了他们晒鱼的好场所。冬季阳光明媚之日,“水上人家”家家户户制作腊鱼,沿江的渔船边、竹架上,挂满腊鱼,形成一道“水上人家”独特的丰收景象。

  

黄昏时分,夕阳西下,从印山上洒落下来的余晖照在一片停泊的渔船上——

一阵江风吹过,家家户户腊鱼飘香,把酒话渔,构成一幅渔家乡愁画卷……

来源:陶彩忠

编辑:余伍聪

校对:廖仁航莫小慧

审核:以灵

欢迎投稿:glplfb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yuyua.com/wysz/50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