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结束前后
那时候的台湾没有像样餐厅
亲朋好友来访大部份到酒家宴客
酒家是当时的高级餐馆
我最有印象是五月花大酒家
还有黑美人吟松阁
酒家菜色融合很广
有闽南广东日本福州
经常使用干货
像是乌鱼子九孔软丝生鱼片粉肝
鱼翅羹龙虾排骨酥佛跳墙等等
天生有吃的命
家里做外贸生意常常跟著去应酬吃喝
看著灯红酒绿
尝著大菜小菜
对酒家菜有特殊情感
很多人问台湾菜的代表
真正要说台湾菜
我想应该是台湾的那个年代
酒家菜酒家文化
充满浓厚的日本味
官场酬酢生意商量
听著演歌你举杯我干杯
酒家菜的年代是台湾菜发起的年代
从一个地区的饮食,就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氛围,就先从已有百年历史的台湾「酒家菜」介绍。
酒家菜可以说是台湾精致台菜的起源,从日治时代、一直演变到年,酒家菜见证了一段台湾士绅讲究排场礼数的年代、台湾经济起飞时,有那卡西、温泉和醉倒美人香的夜夜笙歌……什么是酒家菜?精致化台菜的起源
台湾的酒家菜可推算到日治时代,也就是民国初年,至今约百年历史,当时的酒家是台湾最高级的餐馆,菜色细致、注重刀工与摆盘。
到了年,第二代酒家兴起,并形成百家争鸣状况,
先从日治时代说起,酒家菜讲究排场与礼数,日式台湾味的料理屋兴起,艺旦作陪的酒家成了士绅、官员、员外们摆排场应酬的绝佳选择,就好比现在的五星级大饭店一样,
包括台北万华、大稻埕圆环,都有规模极大的酒家存在。能到酒家消费的族群并非寻常百姓,主人与客人都有面子的象征意义。
年开业的江山楼曾是台湾之最,宴会厅可容纳人,附设澡堂、美容院,
当年有钱的土豪、日本人喜欢大排场,加上酒家菜非常讲究,江山楼的厨师多达40人,店家选用高档的食材如鱼翅、鲍鱼、燕窝、竹笙、红蟳、龙虾入菜,呈现10道、12道甚至24道菜的丰富料理。
宾客得花半天时间慢慢享用,加上艺旦一旁劝酒夹菜,让主人非常有面子。由于酒家菜过去多为用来招待这些政商显要的料理,因此又被称为「官菜」。
道道都是主厨耗时费工烹煮而成的佳肴,更是台菜的终极版,同时还有优雅的人文内涵。酒家的设备舒适豪华,菜肴讲究精致化,重点在吃巧而非吃饱,酒家里有那卡西伴奏助兴,也有美女一旁陪酒。上门的醉翁之意在粉不在酒,五光十色、灯红酒绿的氛围下,还能在温柔乡度过良宵。
日本殖民时期,给台湾带来了酒家文化。酒家菜融合了闽南、广东、日本料理,其中尤以福州菜为主调。
酒家后来没落,成为纯粹的风化场所,之后酒家菜被台菜吸收了,布袋鸡、烤乳猪、鲤鱼虾、佛跳墙、五柳枝、桂花红蟳,以及后来的鱿鱼螺肉蒜锅、排骨酥都是当时知名的酒家菜。
年,国民党带领万军民来到台湾,对台湾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带来了八大菜系。
以福建风味为基础的台菜地位受到挑战,江浙菜浓油赤酱,川湘菜麻辣鲜香,北方面食與烤肉,还有与闽菜同时进入台湾的粤菜,都会聚在台湾,增加了很多特色风味和烹饪技法。
酒家菜精致又创新山珍海味全都包
历经时代变迁,年大稻埕新开了更多新式酒家,北投酒家也在这时候达到高峰,全盛时期超过70家,这时期的酒家菜延续过去传统,且多了创意与创新,七仙女转盘就是这时期的创新酒家菜。
这道菜属冷盘菜,六种冷食细心摆在盘边,中间放罐头螺肉,各家的手法与选料不尽相同,基本上以卤猪舌、鲍鱼片、红烧肉、鸭赏、干贝唇、乌鱼子或粉肝,涵盖山珍与海味。菜色方面,「北投酒家菜」自成一格,与台北市区的酒家有所不同,除保留部分市区酒家菜精华外,又加进了日式料理与外省菜元素,
餐桌上吃得到道地酒家菜如鱿鱼螺肉蒜、布袋鸡、五柳居、鲤鱼大虾与平民式的菜脯蛋、煎猪肝,也吃得港式挂炉烤鸭、日式生鱼片等。
台湾新型态酒家兴起时代,大稻埕、艋舺与北投的大型酒家相继创业,酒家菜的发展进入另一段高峰期。
这时期的酒家多半与情色脱离不了关系,上酒家的顾客群不再局限于有钱人,黑白两道、暴发户全到酒家应酬,或饮酒做乐、谈生意或「乔代志」。
酒家菜可以说是台湾精致台菜的起源,从日据时代发展到60年代,酒家菜见证了当时台湾士绅讲究排场礼数的饮食文化。
这百余年中,酒家菜有过两次繁盛期。年为第一代,当时的新兴商业区艋舺、大稻埕是其根据地,菜色以先民渡海带来的福建闽菜为主,注重食材高档,做工精细,讲究用料与盘饰。
代表菜有台式佛跳墙、布袋鸡、烤乳猪、鲤鱼虾、佛跳墙、五柳枝、桂花红蟳,菜品费时费工,宴席常常拉长到半天。
在众多名店东荟芳、平乐游、江山楼、蓬莱阁中,于年开业的江山楼独占鳌头,风头一时无两。年日本裕仁皇太子来台视察,曾是江山楼座上宾。由于酒家菜多招待政商显要,因此又被称为官菜。
随着地区开发,日本人发现温泉资源丰富的北投,遂聚集于此开设温泉会馆、旅店、酒家,人潮也随之而来,第二代酒家菜由此孕育而生。
酒家菜其实并没有一特定的作法或是风格,它是一种融合日式和菜、川菜、粤菜等口味与作法混和而成的菜系。
而第二代北投酒家菜的代表菜就更为丰富,既有鱿鱼螺肉蒜、布袋鸡、五柳枝、鲤鱼虾,也有平民式的菜脯蛋、煎猪肝,甚至港式挂炉烤鸭、日式生鱼片等。
精致可口的美食加上惬意舒心温泉,难怪会出现全台最早的那卡西,以前叫唱小曲儿,通俗来讲就是点唱歌手。
那时候点唱歌手身世凄凉,但从业门槛却不低,需要歌手熟记上百首多种语言的歌曲,各种类型乐谱,吹拉弹唱,以悦嘉宾。
席上的菜肴讲究精致化,吃巧而非吃饱,为了让客人胃口大开,道道都是主厨耗时费工烹煮而成的佳肴,是台菜的终极版。
酒家里有那卡西伴奏助兴,也有美女一旁陪酒,政府甚至允许北投酒家提供美女陪浴泡汤服务。
以大稻埕的白玉楼、百花红、五月花为例,酒家除供应各种大宴小酌的菜色外,一定要有那卡西乐团与女性相陪,当年的酒家女算是另类悲剧人物,沦落酒家上班,总有不得已的理由。
吟松阁、新秀阁等豪华酒家一家接一家开,不仅日本客人流连忘返,休假中的美国大兵也好此味,后来才因美军丑闻闹上国际,蒋经国下令扫黄而没落。
一时的繁华如过眼云烟,当北投不再被人们追逐,酒家菜也渐渐没落。现在新北投捷运开通带来交通便利,政府也走文创路线,大力宣传新温泉之乡。
历经时代的变迁,酒家盛况虽不复存在,但展现精湛饮食手艺的酒家菜,却已成为北投珍贵文化的一部分。
回顾酒家菜百年的历史,酒家菜其实蕴藏深厚的台湾料理文化,如果你也有兴趣,老北投风情依旧,莺莺燕燕已远,今时酒家菜以桌菜形式推出,一边品尝一边遥想,也是别有韵味。
两岸携手,商机无限
物尽其用,货畅其流
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图文来自互联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