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点的选择
自然水域作钓,尤其是大型湖泊和水库,地形复杂,水广鱼稀,钓点的选择就十分重要。
不同的水域,会受气候、地理、水的流向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同的特点,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选钓点的主要依据是食物源和温度变化。
其中水体温度的特点可基本概括为:上热下凉、边热中凉。鱼儿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长栖在缺温少吃的地方,它会循温觅食游到边浅处。
所以,在大而深的水库等水域中垂钓时,应循温找边浅处下钩,最好是在水库边上找湾子或河汊的进出口处下竿。或者是,选草窝、选乱石堆,高中选低、平中选凹等,都是比较适用的钓点,但前提是在浅水处。
诱饵的运用自然水域的水面宽广,鱼儿稀少,活动范围大,要想尽快将鱼儿诱集拢来,除钓点因素外,诱饵的质和量是至关重要的。
水广且鱼稀少大大增加了垂钓的难度,想要快速获得鱼获,就必须要想办法施诱招鱼,只要鱼来了就不愁它不上钩。诱饵的味要浓量要大且是耐泡不易化散的饵料,这样才能形成目标大,持续时间长,并能迅速将鱼儿诱集来的鱼窝。可以用豆饼块、玉米粒等类打窝。
打窝时,要格外注意,其诱饵量一定要足,且隔段时间还要补投继窝,反复施诱,才能快速的将远处的鱼诱致窝点。
钓底很关键自然水域的鱼种较多,在水的上中下层均有鱼儿活动的踪迹。应该根据当时的情况采用底钓或浮钓,钓法得当,必会有收获。
上层鱼类如翘嘴舶、红得(包括黄尾、黑尾近红鲅鱼类)、乌鱼等,在春末夏初上钩率最高。到了夏季,底栖鱼类的频繁活动,以后虽然也能钓到,但数量很少,草鱼虽也是中层鱼类,但从历年的垂钓经历来看,吃底钩的机率远远高于吃浮钩。这是因为在自然水域里,由于生存的严峻,迫使一些中上层鱼类渐渐地养成了在水底觅食的习惯,加之更多的是一些诸如鲫、鲤、青、鲶、鳜等底栖鱼类,所以,钓底最重要。
作钓的技巧除以上之外,以多制胜的方法也是非常适用的。多:即为多竿垂钓,可一次使用6-8副钓竿,一字排开,靠多竿以提高上鱼率。
多竿垂钓,布竿的方法有很多:
①分散抛投,靠分散式排列覆盖更广的水面来碰上鱼;
②先分散打竿,后集中施钓,即先将钓竿分散抛投开,有竿上鱼后,再将长时间无鱼上钩的竿收回,重打到上鱼的钓竿位置。
精彩回顾
爆护利器“大蓝鲫系列新品”荣耀上市!
大鱼克星—天问鱼儿饼
颗粒拉饵这样配置,才是最佳状态
掌握好这款饵料,下一个坑冠就是你!
春钓鲤,最实用的经验总结
钓友老铁,终免钓竿来啦!国内最难野钓九种鱼,钓到一种算你牛!
最简单的野钓两步调漂法!
陌生水域怎么判断里面有没有鱼?
调漂找底,一套图搞定
评论功能已开通,欢迎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