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多肉植物,当然也不能例外。
按照我们的常识来说,多肉植物绝大多数都是喜阳的植物。所以,养肉的过程中,最让花友们烦心的事情,就是缺光造成的徒长和摊大饼了。即使没有徒长,绿油油的颜色也常常让花友们感觉很尴尬。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我们经常会看到花友们晒出自己被太阳晒伤的肉肉照片。如果肉肉们喜欢阳光,为什么总是会被阳光灼伤呢?
我们经常看到,有人把昙花、令箭荷花这类仙人掌科的肉肉养植在很阴的环境里。但却没有看到这类肉肉发生可怕的徒长。但是,如果把其他品种的仙人掌放在与令箭荷花一样的光照下生长,她们就会毫不客气的发生徒长。
半阴状态生长的令箭荷花
徒长的菲花玉
不怕晒也不怕阴的金琥
对于同属于仙人掌科的令箭荷花和菲花玉来说,之所以对于缺光环境的表现差异很大,原因是这样的:
令箭荷花属于附生类的仙人掌,生长在树木茂盛的森林当中。森林中的树叶遮挡了大部分阳光,但偶尔从树叶缝隙中投射下来的光斑却能量巨大。这就把令箭荷花这类附生类仙人掌练就了不怕阴又耐晒的好品质。
但是菲花玉就不一样了。菲花玉生长的地方没有大量的树木,但是有一些草本植物。菲花玉如果被其他的花草遮挡了阳光,只要肯徒长,还是能争取到更多阳光的。
金琥的情况又不一样了。金琥生活的环境基本上就是半荒漠地带。这种地方没有什么能遮挡阳光。所以他们需要练就的本领是休眠大法,以静制动。所以金琥这样的仙人球反而不会随意徒长了。
徒长的玉露
徒长的虹之玉
摊大饼的广寒宫
对于景天也是一样。原生地有可能有其他植被遮挡光线的肉肉,常常会在缺光的时候徒长,以便争取到更多阳光。
而那些徒长也没什么用处的肉肉们,则进化出摊大饼的本领来获取更多阳光。
说道这里,这就让我们感到很迷惑了。既然肉肉们的缺光反应不同是因为她们的原生环境不一样,那到底该如何照顾她们呢?
为了说明白这个问题,咱们引入一个植物学里的概念,叫做光饱和值。
我们知道,阳光是植物生长的能源。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水和矿物元素,就是利用阳光的能量合成成为有机物的。
所以,所谓的缺光徒长或者摊大饼,就是植物接受到的阳光能量太低,不足以把吸收来的水分、二氧化碳和矿物元素全部合成掉。晒伤呢?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工厂里的二氧化碳、水和矿物元素全部都用完了,但是阳光还充足,导致机器一直在空转,最后机器就烧坏了。
阳光太强烈也不行。这就好比我们家里的电器需要V的电压。如果给家用电器接上KV的高压电,电器肯定一下子就烧坏了。所以说肉肉们在强光下会变红上色,就是为了避免阳光过度而自我保护的一个措施。
所以说阳光肯定不是越多越好的,肉肉需要的阳光是有个饱和值的,这个饱和值就是消耗掉所有原料之后耗费掉的阳光能量总和。
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个光饱和值的概念。
例子1:
你家的阳台只能晒到4个小时的直射阳光,其他时候都比较阴。
这种情况下,一些生长迅速的品种,比如说黄金万年草和虹之玉,可能会生长得不错。因为她们对于高强度阳光的利用率很高,可以充分利用这4个小时的直射光迅速完成一天所需的光合作用。
但是一些生长缓慢的品种,比如乌木,可能会上色的同时摊大饼。这是因为这类慢生长的肉肉光合作用的速度也慢,4个小时的强烈阳光她们无法完全利用起来,只能通过上色来自我保护。但是过了4小时,光照又不够了,所以只能摊大饼来获得更多光照。
例子2:
北露台养的肉肉,从来没有阳光直射,但一直状态很好,还能上色。但是淋了一次雨之后立马就全绿了。
北露台没有直射光还能状态好,是因为露台可以长时间见到天光。虽然天光没有阳光强烈,但也是稳定的光能,也能够完成光合作用。
天光的好处是稳定而且持久。肉肉夜晚收集的二氧化碳和水分也会被温和持久的光合作用消耗干净。这时候虽然没有直射阳光,但是肉肉依然会因为达到了光饱和值而变红上色。
这时候如果突然下雨,水分的供应量大大提升,本来每天会过量的光能现在突然一下子就不够用了,肉肉就会立即变绿,来提高其光合作用的效率。
所以说光饱和值就是肉肉对阳光的真实需求量。当每天的光照总量超过了这个光饱和值,肉肉就必须上色来保护自己不受阳光的侵害。如果光照总量达不到这个光饱和值的话,肉肉就会出现变绿、徒长、摊大饼这样的情况。
光饱和值不是一个固定值。如果浇水少,光饱和值自然就低,因为水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说控水能够让肉肉上色,这个说法是不假的。
暴晒确实能够让肉肉上色。因为当瞬间光照超过了肉肉需要的阳光的时候,肉肉就必须合成花青素抵御阳光的侵害。
但是,肉肉的生长需要的是阳光总量越接近光饱和值越好。瞬间强光肉肉无法全部利用,只好上色。但阳光总量又不够,肉肉只好继续变绿甚至徒长了。花青素与叶绿素混在一起,就是我们常见的猪肝红。
所以,如果你家肉肉是猪肝红的状态,就可以判断你家肉肉是瞬时光照很强,但日照时间太短了。
反过来,我们再说温和的长日照,比如说前面说到的没有阳光直射的天光露养。
这种环境里虽然没有很强的瞬时光照,但由于从早到晚能照到天光的时间很长,导致肉肉照射到的阳光总量达到甚至超过了光饱和值。这时候,肉肉的表现常常是减少叶片中的叶绿素细胞总量。看起来就是肉肉没有那么绿了,会呈现出比较温柔的果冻色。这种环境里养出来的肉肉,往往比较素雅柔美,但缺少那种大红大紫的感觉。
通过观察肉肉的颜色,也能大致猜出来肉肉生长环境的光照状况。如果大家看一位花友晒出来的肉肉是大红大紫的,那就说明她家里是强日照的环境。如果是素雅柔美的,那就说明她家里是长日照的环境了。如果是猪肝色,则说明她的环境日照强烈但时间太短。
有些花友为了弥补养肉环境光照不足的缺点,用了补光灯。补光灯的功率不足时,就干脆一天开上17~18个小时,甚至整天开着。结果不仅没有帮助肉肉成长,还把肉肉养的瘦弱不堪。
要解释这个问题,我必须引入另一个植物学的概念,叫做光补偿点。光补偿点的意思是,植物活着就是需要消耗能量的,有一个最低的光照值,这个光照值提供的能量刚刚好能让植物活着(但是没有生长)。如果环境光低于光补偿点了,肉肉体内的能量就会形成负增长,也就是越养越瘦,越养越小。
所以,虽然长时间的光照可以补偿阳光强度的不足,但是不能低于光补偿点。前面说的那个花友,开着补光灯把肉肉养的越来越瘦,就是因为补光灯照度不足,虽然光照的时间很长,但肉肉还是越养越瘦了。
好了,今天说的可能有点儿多了。我们再做一次总结吧。
1、我们说了光饱和值概念。光饱和值是每天照射的阳光总量。较长的日照时间可以弥补日照强度的不足。
2、肉肉出状态有两种手段。一种是利用合成花青素遮挡阳光,也就是变红。另一种是通过减少叶绿素来降低对阳光的吸收,也就是褪去绿色。强光有助于变红,而长日照有助于退绿。两者兼而有之,才能造就极致状态。
3、少浇水可以降低肉肉的光饱和值,让肉肉更容易出状态。但是提醒花友们注意,少浇水必须是在保障肉肉正常生长的前提下进行,盲目控水只能让肉肉变弱而已。
4、肉肉也是生命,也有日常的能量消耗。所以,光照必须要达到光补偿点,肉肉才能存活。达不到光补偿点时,更长时间的光照也是于事无补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