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中国渔业协会正式授予内江市中区“中国白乌鱼之乡”、隆昌市“中国西部鱼米之乡”称号。这是年资中县荣获“中国鲶鱼之乡”后,内江又获得的两个“国字号”称号。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内江不断以实际行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10+3”产业体系“川鱼”振兴,通过乡字号的创建,让乡村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完备,质量效益得到明显提升,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授牌仪式前,中国渔业协会会长赵兴武一行在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卿足平、省水产局局长何强的陪同下先后来到市中区永安镇尚腾新村、朝阳镇黄桷桥村等地,深入了解内江市白乌鱼繁育和白乌鱼产业化联合体示范家庭农场的养殖规模、模式和市场现状,并在隆昌市参观调研了稻渔综合种养、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等内容。截至目前,市中区“永安白乌鱼”产业养殖面积约亩,养殖经营主体家、市级示范社3家、区级以上家庭示范农场5家,综合年产值达1.1亿元;隆昌市累计发展稻渔产业15.75万亩,优质水稻年产量6.7万吨,水产品年产量1.1万吨,稻田虾年产量吨,稻渔总产值达44亿元。
近年来,内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产发展,先后出台了《内江市—年现代水产产业提升发展行动计划》《关于推动特色水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内江百亿水产强市的意见》《“十四五”时期实施全域绿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快内江百亿水产强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大支持政策和措施,渔业经济连续15年实现稳定增长,产量位例全省第3位、产值位例全省第2位,年承办了全国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提升现场会及高峰论坛。市中区成功创建“永安白乌鱼”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建立起最大规模的白乌鱼种质资源群体,并选育出灰鳍白乌鱼、金鳍白乌鱼2个新品系,其中,白乌鱼“玉龙1号”有望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实现四川省水产新品种“零”的突破。隆昌市获评全省首批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被评为全省第一个国家级稻渔现代农业园区,并创建了第一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稻渔)产业园,实现了从传统养鱼到规范化稻渔综合种养的转型升级。
当前,内江市正积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准确把握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立足本地实际,着力建设成渝经济区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围绕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中心城市和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务中心”两大定位,着力建设丘区农业强市,为打造“产业内江”“生态内江”“甜蜜内江”提供支撑。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内江将以建设“中国西部鱼米之乡”、“中国白乌鱼之乡”“中国鲶鱼之乡”为契机,实施全域渔业绿色发展,加强种质资源开发、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品牌创建、人才引进、科技创新等方面,持续推进市中区白乌鱼、资中鲶鱼、隆昌稻渔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让“三乡”的金字招牌名副其实、绽放异彩。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