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英资料
金英(Thryallisgracilis)来自于金虎尾科,金英属。gracilis细长的,纤细的。
原产美洲热带地区,现广泛栽培于其他热带地区。我国广州、西双版纳植物园有栽培。
开头
文中的金英是在辰山植物园遇见的,当时看见他的名字里面有个英,想到白英,以为是个茄科植物。但后面查了查,发现来自于一个陌生的科,金虎尾科。
关于金英的资料,文献里面几乎没有,而金虎尾科也很少。应该是个小家族,我习惯把禾本科,蔷薇科,豆科等种类比较多的称为大科。
搜索金虎尾科的时候,出现了一篇关于毒品原植物的文献,以为金虎尾科盛产毒品,不过不是,他介绍了许多可以提取毒品的植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鸦片
唐初,阿拉伯人将罂粟带入了中国作观赏植物,至清中期以后,民众已知罂粟果实制造鸦片之法,为生产鸦片而种植的罂粟便在各地普及开来。
未成熟的罂粟果切口中渗出的乳汁干燥后成为黑色膏状物,就是鸦片。鸦片中含多种生物碱,对中枢神经有兴奋、镇痛、镇咳和催眠作用。
罂粟有很多的亚种和变种,其花色、花瓣的数量和形态、蒴果的数量以及吗啡的含量等特征也都各不相同。
罂粟是鸦片、吗啡(鸦片提取物)和海洛因(用吗啡等人工合成)的原料,国际禁毒公约和各国法律予以管制的主要毒品原植物之一。
现在以印度与土耳其为两大主要产地;中国、泰国、缅甸边境的金三角为亚洲的主要非法种植地区。
古柯
古柯是一种生长在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常绿灌木,株高2~4米,叶片革质,长椭圆形,边缘光滑,花淡黄白色,浆果红色。
安第斯山的土著居民,古印第安人自古以来就有咀嚼古柯叶的习惯,用来消除疲劳、减轻疼痛以及减缓高山反应的症状,90%的印第安人至今仍保持着这一嗜好。
古柯文化已是土著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逐渐成为阿根廷西北部、哥伦比亚、玻利维亚、秘鲁和亚马逊河谷等地约万人的日常习惯。
年,德国化学家从南美洲生长的古柯叶片中提取出一种生物碱——可卡因,它是一种很强的天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具有高度精神依赖性。
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和巴西所在的安第斯山和亚马逊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古柯种植地区,年产古柯叶12万吨,也导致该区域成为世界上可卡因的主要产地。
为了摆脱可卡因给古柯叶带来的坏名声,南美一些盛产古柯叶的国家正在开展一场保护古柯文化的运动,比如玻利维亚正大力推动古柯叶合法化,还推出了以古柯叶制成的碳酸饮料。
大麻
大麻,又有火麻、汉麻等名,为大麻科大麻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大麻为雌雄异株,雄花黄绿色,排列成长而疏散的圆锥花序;雌花序短穗状,绿色,生于叶腋。
这种原产于亚洲中部的植物,现已成为全球广布种。我国种植大麻的历史悠久,多作经济作物栽培。
茎、杆用于制造纤维制品;籽榨油,可食用,还可制造干性油、油漆和染料;大麻果实在中医药学中称为“火麻仁”或“大麻仁”,主治大便燥结。
大麻的变种很多,而作为毒品原植物的大麻主要是指矮小、多分枝的变种——印度大麻(主产地在墨西哥和哥伦比亚)和一些小体型、高产量、早开花的印度大麻杂交品种。
印度大麻叶片和雌花序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四氢大麻酚(THC),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麻醉作用,人吸食后易致幻。
常见的大麻类毒品有三种:大麻植物干品、大麻树脂、大麻油,其THC的含量各不相同。
大麻是当今除酒精制品和烟草以外使用最广泛的麻醉品,廉价而普及,有报道称人类吸食大麻的最早证据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以古代印度使用大麻最为著名。
出于医疗和科研的目的,欧美许多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和民间团体呼吁取消对大麻的禁绝,代之以严格的控制;而联合国毒品与犯罪办公室和多数国家则表示强烈反对。
麻黄碱与冰毒
提起麻黄属植物和冰毒,两者可谓是“形同陌路”,却因为麻黄碱而有所牵连。
麻黄属的草麻黄、木贼麻黄和中麻黄,是我国传统中药麻黄的原植物,主要功效为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它们的草质茎中可提取出多种生物碱,其中以麻黄碱为主要的活性成分。
三种麻黄所含化学成分相似,但生物碱含量以木贼麻黄最高,草麻黄次之,中麻黄较低。
冰毒,甲基苯丙胺,又称脱氧麻黄碱,也是苯丙胺类兴奋剂的代表药,因其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晶莹剔透,故被吸毒、贩毒者称为“冰毒”。
该药小剂量时有短暂的兴奋抗疲劳作用,高剂量或重复使用将导致药物性精神病,“冰毒”是国际上滥用最严重的中枢神经兴奋剂之一,是一种新型毒品。
麻黄碱与冰毒(脱氧麻黄碱)的化学结构差异较小,但是用处截然不同,正所谓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麻黄碱是制造“冰毒”的前体,在我国的禁毒行动中,已破获多起利用麻黄属植物提炼麻黄碱的案件。
年,针对我国一些地区有不法分子利用百服宁、康泰克等市场上销售的感冒药(含有麻黄碱成分)高度提炼后制造冰毒的现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管理的通知》。
致幻植物
古老的致幻植物在毒品原植物中,还包含着一类致幻植物,这类植物种类丰富,种植历史悠久,已融入到当地的文化、历史与宗教活动中。
有学者认为,致幻植物对大脑产生的幻觉使自身具有神圣性,并导致了世界各地的传统社会都存在着对致幻性药物的崇拜。
各地民族仍在使用的致幻性植物主要包括有伞菌家族(蘑菇科)、牵牛花属(旋花科)、薄荷属(唇形科)、仙人掌属(仙人掌科)、豌豆属(豆科)、金虎尾科和茄科等,目前所知的致幻性植物种类以美洲印第安民族拥有最多。
苦艾
苦艾是菊科蒿属的一种草本香料植物,古希腊罗马时代,人们将它浸泡在葡萄酒中作为祭典或医疗用,直到4世纪初,法国才为这些加味葡萄酒命名为苦艾酒。
苦艾植株中含有苦艾脑(侧柏酮),该物质非常类似于大麻中的有效化学成分THC,所以,人们认为苦艾让人感受到一种体验而不仅仅是醉酒的感觉,但是比不上致幻剂的效力。
金虎尾科藤本植物
金虎尾科藤本植物卡披木原产亚马逊河域的丛林内,藤皮中提炼出来的致幻剂被称为“死藤水”。
主要为南美亚马逊西部的印第安人和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的太平洋沿岸的印第安人所用,其致幻性成份是哈尔明碱。
巧茶
卫矛科巧茶属的灌木巧茶原产于热带非洲,埃塞俄比亚及阿拉伯半岛国家栽培,用叶制茶或酿酒,我国有引种。
巧茶是一种具有致幻作用的植物,能提神醒脑、减轻疲劳,埃塞俄比亚人喜欢生嚼其叶片,长期咀嚼会上瘾。
有资料显示其致幻性成份为卡西酮,但结构不太稳定,极易分解成去甲伪麻黄碱和去甲麻黄碱。
墨西哥鼠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