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庆涛黑鱼窠

黑鱼窠

时庆涛

  不知传了多少代,江都花庄花鱼塘,兴化唐庄黑鱼窠,两者位置都在卤汀河荒田草荡,一个南,一个北。花鱼塘年年发水场罩鱼的人多,鱼事多,花鱼塘比黑鱼窠名声响,但花鱼塘名声再响,也不过是人们饭前酒后的话一笑了之。黑鱼窠不同,黑鱼窠里有历史,有故事,有人物,有唐庄百姓心中孝德美善的精神领袖和祖先黑仙姑。黑仙姑和她的精神在一代代人体内存活,在血液里流淌……

  黑鱼窠在唐庄南部荒田,是龙尾试水形成的塘,十几亩田面积不大但极其深,长竹篙插不到底。蓝天和四周芦草芦花倒映在水中,好像水中一个天,天上一个塘,看得人有点发飘。这么深的塘,发水场再水涨,没有人敢来罩鱼。有个王大胆罩鱼王来过几次,次次坠深塘没头段空罩回府。黑鱼窠无鱼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传说二百年前有个孤身移民到唐庄的黑姑娘看荒田。黑姑不是单指脸皮黑,她全身透体黑,黑得起釉发亮,如果不见她笑露白牙,看她就是一个黑影。她虽然四季不穿衣服,但一身黑皮肤就像一身黑衣服。她美得与自然融为一体,落霞芦花荡中的她少女曲线剪影堪比舞后杨丽萍。唐庄百姓从来不觉得她光身子,更不见怪她的习惯。那时候不知道有个黑人的非洲,只把她当做天外来的黑姑。

  黑姑人黑心亮,别人想到的事她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她替你想到,心中总是装着别人。百姓们称黑姑为唐庄的“牛妈”。过去耕田碾场牛多,农事忙。牛主人只要把牛放到荒田,谁家的牛吃谁家的草,饿肚子来,饱肚子回去,谁也不要担心牛吃错草,牛吃不饱。黑姑细心到谁家的牛在牛毛上做个记号,再用带眼的石锁扣住缰绳栓住牛鼻子,牛放心吃草又不糟蹋草更不会越界。生小牛黑姑会接生、伺候。冬天有棚,夏天有荫,黄豆、菜籽饼,营养有料。哞哞的小牛先认识黑姑“妈”。那时多生一头牛相当于现在添了一台拖拉机,不知黑姑“妈”接生、伺候了多少牛,反正唐庄上百年的牛节方圆百里最热火。有一年冬天,黑姑在茅屋内生火煮饭,听到黑鱼窠方向传来小牛叫和女孩喊,黑姑闻声草上飞去。

  黑鱼窠水塘结了冰。塘里冰与大河的冰不一样,河冰像广场整体凝固结实。塘里有稀稀花花的芦苇,结冰有气孔,气孔一旦受到冲击易破。看小牛的女孩看到牛误入塘冰,拼命拽牛尾巴,牛越挣扎冰越破,小女孩也拖下去了。黑姑赶来刚踏上冰,只听咯喳响出几条闷缝,形状像天上响雷打的蛇闪。黑姑踏一块沉一块,身子下水了。黑姑火速转到女孩身后,拼命把其浮到冰上向前推,推到塘边叫其抓住芦草向上爬,上岸后又转身去救小牛。小牛不会配合行动,拖上冰推两步又滑下来。黑姑索性沉到水底,双脚踏实踩泥,尽全身之力托举,举到塘边,但牛不会抓芦草搭把力,上不去。黑姑叫女孩做好准备抓牛尾巴,她把牛转过去屁股向前,自己又沉入水中站稳脚跟,闭住气,第二次托举,成功了!当女孩叫黑姑时,只见她的一双黑手在水面晃了一下,再也没有上来。冰把黑姑全身的皮肤割破了,鲜血在水中扩散,水红了,冰也红了!

  黑姑葬身的水塘,从此什么鱼都没有,只有一种鱼,黑鱼,而且成了黑鱼窠。夏天的水塘里,漾在水中浮在水草上,一堆堆、一团团黑鱼乌,少则上百条,多则上千条,忽而水下,忽而水上,就像电视上原子弹试爆,几百趟黑鱼乌浮到水上像一朵朵蘑菇云。如果窥看不小心拨动芦苇响,机警守护的公母黑鱼翻出水花反应极快,火速带领孩子们转移。小乌鱼跟着父母,在水里像天上飞的群鸟,黑压压一片,在水中刷过来,又刷过去,整个塘像拉响了警报,到处是乌鱼云飞。

  有个叫唐企余的人为了刚生儿的妻子增生奶水,来到黑鱼窠钓黑鱼。田鸡瓣吊在钩上,对准黑鱼乌三端二端,沉在水底的老黑鱼见到有人欺负它的孩子,窜上来一口咬住鱼钩,拉弯钓鱼人的鱼杆。唐企余猛一拉线,一条母黑鱼被钓上天。他哼着小调回家,操起菜刀,开膛破肚母黑鱼,打光了黑鱼鳞,正反砍了几道钝刀,好让调料入味。刺好鱼又哼着小调去河边石码头洗鱼。为了把血水鳞片清洗干净,吃水深的竹篮晃了又晃,突然哗啦一声,挨了几刀的黑鱼发挺了,窜到河里。受了重伤的黑鱼不会走远,一定沉在码头边。他立即回家拿来趟网,横竖全方位趟了一遍,闹得码头浑水翻鱼鳞,讨来了淘米洗菜的妇女一顿骂。为了老婆生奶水不死心,第二天又去黑鱼窠钓黑鱼。拨开芦草钩也没放下,眼前的场景惊呆了他:一群黑鱼乌围着死去的黑鱼母亲,翻上来,沉下去,如此往复,几百张小嘴触摸母体,千呼万呼,想唤醒自己的母亲。母黑鱼肚子浮在水面,亮出翻肉的刀伤。鱼头被黑鱼乌们拥得两边晃动,眼珠子没泛白,还是黑的,说明小黑鱼们的母亲刚刚咽气。挨了七八刀,肉皮都被剥光了,心中有孩子逃出虎口的黑鱼母亲,是怎样忍着遍体刀伤,极尽生命的最后力气游到孩子们的身边,看最后一眼,死在孩子们身边的啊!母爱,浩荡了整个黑鱼窠的水塘!

  唐庄百姓震撼了!这是黑姑转世了,再次以她伟大之举启慧唐庄,温暖唐庄,恩泽唐庄!黑姑成仙了,人们尊称黑姑为黑仙姑。从此黑鱼窠没人来钓黑鱼,人们心中有了一条谁也没有规定的道德禁令。唐企余改名叫唐记鱼,终身不捕黑鱼吃黑鱼。百姓们举全村之力,兴建太平庵,香火不断,世世代代朝拜黑仙姑,怀念黑仙姑。子子孙孙思想感情的豆浆潜移默化得到黑仙姑的营养盐卤点化,使其德行善举凝成块,形成风,汇成溪流贯穿滋润唐庄——于是有了百年麻石街,于是有了百年积善桥,于是有了王氏孝风荡传二百年!

  (此文曾发表于《泰州晚报》)

作者简介

  

  作者时庆涛,兴化市陈堡镇党委原副书记,现任陈堡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曾为军人、新闻记者,发表多篇人物通讯、散文、小说、诗歌。近几年出版长篇纪实文学《庄恋》和《古槐飘香高里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yuyua.com/wytz/60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