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也就是说,大暑是全年最热的一段时期,而非一天。
大暑,说文雅点儿,就是盛夏;说俗点儿,就是一年中最烤的日子,三伏天都含在里面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
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来了,你准备好没?
大暑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盛夏时节的萤火虫,因产卵于枯草上,孵化以后从枯草中飞出,被古人误会为是腐草变成的。
二候土润溽暑:大暑时节,天气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大地犹如一个巨大的蒸笼。
三候大雨时行:自入伏以来,风雷暴雨时而大作,大暑时节更加肆掠,然而到大暑后期,每一场雷雨之后,大地的燥热似乎都会悄然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调养心神安然度夏●根据传统中医学理论,阳邪是由火热之气化成的,是夏季的主气。一旦暑邪入侵人体,腠理便会打开,汗液分泌液会随之增多,可导致体液减少,而有口干舌燥、大便偏干、尿液偏黄、心烦意乱等症状,这就是中医讲的“伤津”。
如果进一步发展,可引起身体乏力寡言等“热病”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昏倒、休克、甚至死亡。这些都是中暑的症状,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处休息,给病人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
夏季预防中暑,应注意合理安排工作,做到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睡眠要充足;讲究饮食卫生。有条件的人,进入夏季后,宜常服用一些芳香化浊、清解湿热之方。
大暑时节,不要让身体过度暴露在高温环境,以免体温调节机能下降,平时要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进行户外运动时,要选择透气衣物,打伞和戴遮阳帽,最好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仁丹、清凉油等药品。
大暑时节,人们情绪容易烦躁,激动,喜欢乱发脾气,心情不好,应注意进行日常自我调节。“调息静心,长如兆雪在心。”是古代夏季养生的原则。日常生活中,切忌过于激动、急躁愤怒。在大暑之日,可敛息涵养心神,压抑心火,达到“心静自然凉”的境界。
●避免暑热重在“清”●大暑节气养生重在一个“清”字,即在注重饮食“清洁”、机体“清热”的前提下,进行“清补”。
“清补”首先要祛湿。可以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伤及肠胃道功能。像山药、莲藕等,都是进补的佳品,绿豆清暑、薏仁祛湿,特别是绿豆薏仁粥,可供大暑之季清热祛湿。
“清洁”是夏天饮食卫生的重中之重,高温天食物容易变质,会引起腹泻、胃肠道紊乱。开启过的饮料、食品等要注意密封、冷藏。除此之外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