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营销谎言,什么样的餐厅我不会去吃

题图的餐厅叫「はらまさ」,坐落在东京新宿商圈内一个不起眼的住宅区临街门面。雨夜到访时,店外只有一盏昏暗的提灯,外观看起来非常朴素。进入店内也是同样的观感,座位少,厨房操作间也极其狭小。不过,随着一道道菜式慢慢端上来,我的第一印象被打碎成了玻璃渣。

套餐的菜式就不一一介绍了,只摆出来在社交网络上最有名的一道:

*底下的素面是日本常见的主食,搭配可凉可热。质感类似挂面,但没挂面那么容易糊汤。准确地说,可能更像江浙地区的「纱面」。

这道本身就已经被拌上了河豚白子酱的素面,面身极其浓厚粘稠,确保可以同时塞住食道和心血管。配的「面码」更丧心病狂,是两颗生蚝、鲑鱼子、鱼子酱和乌鱼子。这是日元的套餐搭配,还有一档日元的,会把面码中的生蚝换成海胆。

因为用的全是高嘌呤食材,这碗面在社交网络上的称号是「痛风素面」。吃的时候真是非常过瘾,一个月的胆固醇都在这一盘面里了。无法抗拒,我吃完马上发了一条朋友圈。

结尾的米饭也是社交网络上的晒单必备,现刨的黑松露,让土锅焖出来的米饭拥有无与伦比的香气。店面本来就不大,这香气和享用的氛围传染得比什么病毒都快。

主厨微笑说也可以加钱再加几片和牛,我很冷静地按下了这个念头。上一次冷静地在Chanl的店铺里拒绝买包是因为没钱,这次冷静地拒绝和牛是因为这顿饭吃得,太,腻,了。人是欲望驱使的一辆列车,有时候拉下手刹纯靠下意识的反应——出门之后才能自夸手刹拉得及时,但脑子发热的当下不能自知。

纵观这一晚的套餐,几乎是所有明星/贵价食材的堆砌。炸和牛、已经不算当季的鱧(hamo)、金枪鱼大腹(otoro)、烤鳗鱼等等,甚至还有来自中国阳澄湖的大闸蟹焗饭。我跟主厨反应说蟹黄有些过了火候,口感太硬了。话没说完就被摆着手微笑着打断:是需要给您重做一份吗?(虽然你这位客人有点难搞,但我们的服务仍然可以到位,不过关于食材的讨论就不必继续了。)

はらまさ在tablog(日本类似大众点评的网站)上的评分是4.17,这是一个相当高的分数。羞愧地说,在吃下「痛风素面」的当下...呢个momnt...我也是爽到要飞起来。但出门之后冷风一吹就明白,站在这个分数线上的餐厅求新求稳一个都没有,却用食材的堆砌来搪塞客人,卖点只对社交网络友好,这是一种不尊重。

这样的餐厅我不会去吃。

——

之前写餐厅的文章,我都会写上一句:

推荐好吃的餐厅,还告诉你它为什么好。

但这篇可能要改成:

不推荐这些餐厅,它们没什么不好,却也没什么好。

英国最老牌之一的电影杂志《SightSound》的主编NickJams说过,影评人的职责主要有八项:

1.Sayingifafilmisworthsing(判断一部电影是否值得观看)

2.Championinggoodunknownwork(发掘不为人知的好作品)

3.Givingawidrhistoricalprspctiv(提供更宽阔的历史视角)

4.Offringthinsightsoftchnicalknowldg(分享技术方面的见解)

5.Confrringusfulprstigandkudosuponproducrsofgoodcinma(给予好电影人应得的赞誉)

6.Earmarkingthbstworksforfuturhistorians(让好作品不被时间淹没)

7.Countractingmarktinguntruths(抵制营销谎言)

8.Opposingthrtrograd(抵制逆行与倒退)

注:这八项职责的原文是张小北在知乎问题《想成为影评人,应该怎么努力?》中写下的答案,但我取了张潇雨在知乎问题《「品鉴」美食这件事到底有没有门槛?》下的引用和翻译。

这八项职责,换成食评也是完全成立的。判断一家餐厅是否值得去吃;发掘不为人知的好餐厅;提供更宽阔的历史视角;分享技术方面的见解;给予好厨师和好餐厅应得的赞誉;让好食物不被时间淹没;抵制营销谎言;抵制逆行与倒退。

与我们正密切相关着的,是营销谎言。

——

起跑线低一些的餐厅们,营销谎言会有哪些?

和朋友去吃过一家甜品店,在北京最繁华的闹市区,人均以上的甜品店基本要等位2小时以上。店里的卖点有甜品本身、装潢、昂贵的器皿、良好的服务和洗手间里摆放得很好看的小香水和戴森吹风机。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在甜品店的洗手间里摆吹风机。而且吹风机还被偷过。

这真魔幻。

相比之下,甜品本身只能说不功不过,远不如器皿和装潢卖点吸引人。

我是支持使用好器皿来提升用户体验的,但如今已经有餐厅/甜品店在上菜的时候会询问希望获得什么样的拍照角度了,还有该不该冒烟都一律在冒烟的菜、厚重到明显不成比例的芝士或酱料、不知所云的仿Instagram风格的陈列和布置。每吃一口,都只对社交网络的日活做出了贡献,而没有让厨师和餐厅的出品形成良性循环。你希望一条街上的餐厅只有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呢,还是有味道不一样的菜?

这样的餐厅我不会去吃。

相对来说,甚至有些餐厅的环境不那么美、服务糟糕一些,只要认真在出品,都值得把宽容度放大。有时候餐厅的服务会有些离谱,我都拿来当笑话跟朋友讲:

在一家人均不低的粤菜餐厅,问他们陈皮红豆沙用的陈皮是几年的(很好喝)。

服务员说:「小姐,我们的陈皮一定是今年的。」

我都愣了5秒,差点没反应过来:「今年的陈皮不是一个褒义词,要不要去问问主厨呢?」

服务员就在距离我10米的位置打电话,想不听到都不行……「就告诉客人是10年的是吧?」

这个「就」字用得简直传神。

但从出品来说,仍然是北京中高水准的粤菜馆。陈皮红豆沙的陈皮...我也相信确实是10年的,我还是会再去。

——

当然,还有一批称不上「餐厅」的吃饭去处。它们以价格平易近人、出品接地气作为立足之本。关于这些食物,经常会被用「性价比」三个字来进行评判。

性价比三个字指的是20块钱的开销吃出30块钱的感觉,块钱的开销吃出块钱的感觉,而不是说食物只有便宜一个优点。10块钱一斤的枣糕买一斤还能送半斤,买过的人难道没核算成本么?当然是知道10块钱其实连原料钱都不见得足够覆盖才去买的呀——这才是真·便宜呀。

至于香气足够传出10米外的、上面堆满了肉松和劣质蛋黄酱的点心铺和排队俩小时的奶茶店,这样的食品我也不会去吃。它们没什么不好,却也没什么好/它们除了便宜,就没什么好。

不要怕和朋友没有谈资,不要怕和时代脱轨,尊重自己的味蕾。抵制营销谎言,我们努力工作是为了吃得更好,而不是活得更累。

陈宇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yuyua.com/wyfb/44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