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一次投稿至少发布5家主流媒体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在我们东北的辽南盘锦,钓鱼分两个季节:一个是夏天,一个是秋天。夏天选在干渠,秋天选在坑塘。 夏日里,风和日丽,艳阳当头。这一个好的天气,带上鱼具、小板凳。头上戴一顶柳条编织的草帽儿,坐在柳荫下,撒下鱼钩儿,那种悠闲的心境妙不可言。在钓鱼的同时,也垂钓了自己的心情。 鱼具也挺简单:一根竹竿儿,一条鱼线,那鱼钩儿,用针自制而成。钓鱼的诱饵,是高粱米饭粒儿,带上一小瓶儿,足够用半天的。 那时候,水田地上水有水班。一般说,7天一班水。 钓鱼和摸鱼不同,摸鱼得赶撤水,钓鱼得赶上水。每到上水的时候,如果赶上星期天、节假日,我就去干渠里钓鱼。 你说也真挺怪:钓上来的鱼,那是″老泥孩子一一青一色″,全都是青背鱼。 青背鱼,属于浮鱼的那种。它在水的上层,到来前有讯号,它顶流匆匆而来,在水里荡起一道道涟漪……你瞅准机会将鱼钩儿一甩,它就咬钩儿吃食儿。这时,你把鱼竿儿轻轻向上一挑,那鱼就上钩儿了。 一般说来,半天时间,也能钓上2一一3斤。 回到家中,用清水把鱼洗净,放上精盐,人们都说,这叫″一卤盐″,隔一宿,就可以上锅煎了。煎完的鱼,桔黄色,一看就有食欲。再配上两碗高粱米水饭,巴嗒巴嗒嘴儿,要多香就有多香。 夏天走了,秋天来了。钓鱼也开始转移了。这个季节,我把钓鱼场地选在北大坑。 天高云淡,蟹肥稻黄,水乡大地,一派秋光。大坑外,那片稻田翻着金浪,大坑内,那片蒲草长出牛毛黄的棒棒,头顶上,那排成人字的大雁展翅飞翔,水草稞儿里传出鸟儿的啼叫,苇草中,不时还有长虫舞蹈…… 大坑里的鱼,和干渠里的鱼种类不一。一般多为鲫鱼、鲤鱼、草鱼、鲶鱼、黑鱼……钓这几种鱼,得换上饵料,用蚯蚓和泥鳅鱼。并用带倒须儿的大号鱼钩儿。特别是钓鲶鱼、黑鱼时,得用鱼钩儿,钩在泥鳅鱼的脊背上,撤下鱼钩儿时,那泥鳅鱼能在水中摇头摆尾地游动。当那鲶鱼、黑鱼从这里经过时,就开始吞食了。 钓鲶鱼、黑鱼和钓青鱼不一样。前者属于深水鱼,后者属于浅水鱼。鲶鱼、黑鱼习性也爆燥,钓这两种鱼,一定要沉住气,不能急燥。鱼第一次咬钩儿时,不能急于拽竿儿,待它咬到2一一3次时,再去拽竿儿,拽竿儿一定要缓缓地拉。就像旋网提纲收网一个一样子。一点一点地往上拽,中间不能缓钩儿,你一缓钩儿,那鱼就有可能中途逃脱。 记得有一天,空中下着小雨,我披着一块尼龙布,到大坑边去钓鱼。将我把鱼钩儿抛到水里时,我就目不转睛地盯着鱼漂儿,还不到一分钟,我就发现鱼漂儿下沉了。 我心里想,好家伙儿,真的来了贪食者。第一次咬钩儿,我没有拽竿儿,第二次再咬钩儿,我仍按兵不动。待到第三次咬钩儿时,我发现了,这次不是咬,而是大口地吞下去,拼命地往下拽,这时,我觉得手中的鱼竿儿好沉,心里说,这是一条大鱼。 我瞅准机会,将鱼钩儿一点一点往上拽,快要到岸边时,透过那清水,我看到了一条大鲶鱼。 拽到岸上,我御下鱼钩儿,用手颠了颠,足有5斤重。那一刻,我心中的那个乐劲儿就甭提了。 收了竿儿,带着胜利品,我兴高彩烈地、大步流星地往回走。 进了大门,我就高声喊:″我钓到大鱼啦!″ .1.21.12.36分于盘锦====================原创作家简介:董凯.笔名:恺悦.网名:山巅白雪.祖籍:内蒙古通辽,现居辽宁盘锦.年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年毕业于河北文学院.中国乡土诗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土诗人,中国乡村作家,盘锦市作家协会会员,盘锦市诗词学会会员,盘锦市儿童文学学会会员,盘锦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盘锦市音乐家协会会员,盘锦市电影家协会会员,届新时代中国故事高研班学员,盘山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