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渐浓,可能有很多人,今年过年不能回自己的家乡。
留在苏州的你,是否很怀念老家的年味?尤其是饭桌上的那道经典年菜...
今天,小编罗列了全国各地除夕夜饭桌上的那道经典年菜,快来看看有你的家乡菜么?
▽
苏州丨蛋饺
在灶批间里,用铁勺做出来的。小年夜,昏黄的灯光下,一只煤饼炉子,风门关得很小,炉口的火只见一点暗红。
金黄色的蛋饺象征着金元宝,张爱玲在《半生缘》里说过,过年吃蛋饺才算是好彩头。
广东丨煎堆
“煎堆碌碌,金银满屋,油角弯弯,家财百万。”这是广东人过年的温暖记忆之一。临近大年三十,各家各户就张罗着“开油锅”、炸煎堆了。广东人制作煎堆由来已久。
明末清初文学家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已据专家考证,煎堆就是由唐代以前的“煎饣追”(dui)演变来的。
唐人王梵志有诗赞曰:“贪他油煎追,爱若菠萝蜜。”上面红花点缀,就好像石榴一样,寓意多子多福。
香港丨盆菜
已有多年历史的盆菜属于杂烩菜,用料没有特别规定,但一般都会包括萝卜、发菜、香菇、炆猪肉。
食物按照一定的次序由下至上叠好:上层放比较名贵和需要先吃的东西,例如鸡及大虾;最下层则放些容易吸收汤汁的材料,例如猪皮和萝卜。吃时,由上至下逐层吃下去。
澳门丨蚝豉发菜
旧称“蚝镜”的澳门盛产鲜蚝(牡蛎)。蚝豉发菜是年夜饭上最受欢迎的菜,不仅因为它健脾滋肾、清降虚热,对于讲究好意头的当地人来说,谐音“好市发财”其实最让人舒心。
澳门人过年必吃的年菜也要讲究“生财”。澳门人把大年初二叫作“开年”,习俗是要吃开年饭。这餐饭必备生菜,谐音“生财”,意在取其生财利路。
台湾丨乌鱼子
在宝岛台湾,百姓家里过年的菜要有鱼,还有萝卜糕。
家家户户都会把最好的菜拿出来吃,乌鱼子、鲍鱼…还会加上时价颇贵的冬笋来煮个“螺肉蒜汤”来喝。
京津冀地区丨饺子
具有“创新精神”的北京人,在吃年夜饭上方面倒是没有什么稀奇,就是代表传统的饺子。
不过饺子馅可是五花八门:除了老北京最爱的茴香、韭菜、大白菜,还有荠菜虾仁、羊肉萝卜、西红柿牛腩等,几乎任何两种以上的蔬菜、禽肉都可以搭配在一起。
山东丨酥锅
酥锅,是山东传统年菜之一,在济南、博山尤其盛行。过年时,家家做酥锅,没有酥锅,好像就没了年的滋味。
细火焖一大锅酥锅,酥烂醇香,放在瑞雪飘洒的院子里。年夜饭的桌上盛上一盘,过年的滋味就随着酥锅的香味慢慢弥漫在席间。
内蒙古丨烤全羊
生活在地域辽阔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西部汉族、东部汉族、蒙古族的年夜饭特色都不同。但不管怎么变,羊肉都是年夜饭不变的主角!
烤全羊、羊背子、手把羊肉、羊肉馅蒙古包子…真是有咱内蒙古同胞粗犷的豪情呢!
安徽丨徽州丸子
徽州丸子徽菜中经典老菜谱,当地叫“圆子”,年夜饭吃的圆子在皖北和皖南的差距很大,主料不尽相同,口味也有咸甜之分,但都要在腊月二十八就准备好,从除夕一直吃到元宵。
以皖南的“徽州圆子”为例,以生、熟猪肥膘肉和炒米、鸡蛋、白糖为主料,配以蜜枣等,炸成金黄色,浇以汤料,表皮酥脆,内里香甜。丸子又寓意团团圆圆,在安徽一带是每年年夜饭的必备菜肴。
江浙沪地区丨全家福砂锅煲
苏南、上海、杭州等城市,年夜饭的压轴菜,通常是一锅热气腾腾的“全家福砂锅煲”。
除夕当天,很多人家都会用自家特制铁勺摊蛋皮,做成蛋饺;再将肉圆、鱼圆、发皮(肉皮)、白菜、粉丝放一起炖上一炖。
江西丨藜蒿炒腊肉
在江西老表们的年夜饭桌上,腊肉不可缺席,不管是与鄱阳湖水草共同烹制的藜蒿炒腊肉,还是酥软可口、滑而不腻的蒸腊肉,飘香腊味就是家乡年味。
福建丨太平燕
福州人逢年过节必吃“太平燕”。标配是“肉燕”和鸭蛋,寓意“压太平”。豪华版的还会放入猪肚、腐竹等食材。另外,口味偏甜的福州人吃年夜饭少不了各种甜食,如年糕和芋泥。
东北三省丨酸菜汆白肉
酸菜汆白肉是东北杀猪菜里最典型的菜肴,在东北许多地方在除夕晚上都会炖上一锅酸菜白肉,年夜饭吃酸菜汆白肉已形成东北饮食一大特色。
东北的酸菜汆白肉也是一道东北人的家常菜,基本家家都会做也喜欢吃。过去每年的冬天来临之前大家都忙着买秋菜积酸菜,腌咸菜准备过冬了。
河南丨饺子
和首都人民一样,在河南人的新年里,“饺子”绝对是重头戏,没有饺子的春节是难以想象的。
而且,关于饺子,这里还有诸多的细节。在准备好的高粱梃子做成的圆平锅盖上,撒上薄薄的一层面粉,将饺子从外围一圈一圈地摆起,直到摆满为止,民间俗称为“圈福”。
湖北丨三全三糕三丸
在湖北过大年,人们餐桌上主要有三大系列美食:湖北人吃年夜饭讲究“三全”、“三糕”、“三丸”。
“三全”就是全鸡、全鸭、全鱼,“三糕”就是鱼糕、肉糕、羊糕,“三丸”就是鱼丸、肉丸、藕丸,有无丸不成席、无鱼不成席、无汤不成席一说。
湖南丨剁椒鱼头
洞庭湖畔鱼米之乡,年夜饭自然也要吃鱼。从红红火火的剁椒鱼头,到历经数月熏制而成的腊鱼,再到小炒银鱼…
大年初一早晨,湖南人还喜欢以一碗甜酒年糕冲蛋唤醒新的一年,“甜久”与“年高”象征生活甜蜜长久、年年高升。
三西丨油炸糕
在山西某些城市,每年春节必不可少的是“油炸糕”。糕是用黄米面制成的,一般有三种馅,自家做的豆馅、菜馅,还有用牛骨髓和白糖混合而成的髓油馅。
“糕”与“高”谐音,寓意步步高升、高枕无忧。
陕西丨八大碗
“八仙桌、坐八客、食八菜。”关中“八大碗”作为老陕西人逢年过节不可或缺的菜式,主要由小酥肉、带把肘子、条子肉等七个肉菜和唯一的素菜八宝甜饭组成,一般是除夕晚上或初一下午吃。“肉多素少”显示了关中人豪爽、大气、实在。
甘薯丨暖锅子
甘肃大部分地方的年夜饭是暖锅子和面条。
暖锅子是装在一种特制砂锅里的烩菜。面条则要由主妇手工擀制,叫“拉魂面”,把收敛了一个冬天的精神唤醒,来年龙马精神,过好日子。
四川地区丨烧什锦
成都年夜饭吃的“烧什锦”是道汇聚了各种鲜美食材的“大菜”,可称得上“年夜饭一哥”。
地道的“烧什锦”以猪肚汤和鸡汤混合在一起作为原汤,放入猪心、鱿鱼、自制的酥肉、油炸圆子和蔬菜。特别的是,“烧什锦”里面没有辣椒。
对于以麻辣闻名的川菜,这道“特立独行”的名菜增加了川菜的多样性。
藏族地区丨古突
由于历史、地域、气候与节气的不同,西藏各地农耕农作的时间各异,形成了四个先后不同的藏历新年,今年拉萨一带为主的藏历新年初一刚好和春节大年初一同一天。
藏历十二月二十九(类似汉族的除夕夜,藏族称为“古突之夜”),家家户户围坐吃一顿“古突”(一种由人参果、萝卜、牛羊肉等9种食材熬制而成的面疙瘩粥)。
面疙瘩里包有石子、羊毛、木炭、辣椒等多种蕴含不同意义的东西,无论吃到哪种东西总会给家人带来一阵欢笑。
贵州丨梅菜扣肉
梅菜是客家传统特产,被传为“正气”菜,而久负盛名,据说它与盐焗鸡、酿豆腐同时被称为客家三件宝。在贵州逢年过节、结婚宴席等等必备的一道菜就是它。
云南丨洱海酸辣鱼
寓居于洱海湖畔的白族人家里,年夜饭少不了洱海酸辣鱼。酸辣鱼的做法最讲究“活水煮活鱼”,鱼肉滋嫩细腻,汤味鲜辣香醇。
广西丨白切鸭
壮族和汉族的年夜饭基本一样,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白切鸡、白切鸭、扣肉等熟菜,一边把生肉、生菜下到火锅里吃。
而且在广西,除夕通常不止一顿团圆饭!比如一家三兄弟,当天早上全家人会到一个兄弟家吃饭,中午换一家,晚上则聚到大哥家。
海南丨文昌鸡
海南有句俗语,“无鸡不成席”。文昌鸡是海南四大名菜之首。正宗文昌鸡食用地瓜、米糠和大米放养长到三斤半到三斤八两。
鸡肉先在没有味的汤里煮5分钟,捞至第二口锅的汤里放入食盐、花椒等调味煮18分钟。两口锅里的汤都不能烧开,温水煮出的口感才好。
现在,乡下吃年夜饭前仍要祭祖,鸡是少不了的祭奠供品。祭完祖,年夜饭也就开始了。
宁夏丨油香
每到过年,外焦里嫩的油香(yòuxiǎng)是宁夏人家必不可少的新春美食。油香,就是宁夏油饼,样子犹如运动场上的铁饼,又圆又厚,有的正中戳上一个洞,有的则在饼上划上二三个刀口。
这种油饼炸的时候既不放盐,也不放糖,吃起来却是外焦里嫩,味道香甜。因此,宁夏人管这种油饼叫“油香”。特别是在穆斯林聚居区,大街小巷飘溢着油香的诱人气息,使人垂涎欲滴。
新疆丨手抓羊肉
手抓肉是新疆少数民族的一道特色待客佳肴。新疆人总会在逢年过节和招待客人时上这道大菜。一大盘热气腾腾的清炖羊肉端上来之后,满屋飘香,人们净手上桌,开怀大嚼。
新疆的手抓羊肉特能体现出,新疆人热情豪爽,喜欢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真性情,手抓肉正是适应了新疆人的性格和脾气。
不管身在何地,
看到这些家乡的美味,
心里总是暖暖的...
-END-
素材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苏州情调综合整理
客服
业务推广:
业务推广:
人文 艺术 城韵 寻味